钮扣的艳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16639
颗粒名称: 钮扣的艳彩
分类号: F426.41
摘要: 本文讲述了南海县小塘镇南沙村以钮扣产业闻名,被称为“小五金之村”和南海县的“首发之地”。通过发展钮扣制品并不断创新,南沙村在改革开放后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成为南海县的钮扣产业中心。南沙村的发展带来了人均收入的增长和村民的生活改善,成为一个现代化的村庄。
关键词: 南沙村 钮扣产业 经济发展

内容

早就听说南海县小塘镇南沙村是“小五金之村”,是南海县的“首发之地”,很想去见识见识,并顺道去拜访阔别已久的表弟。
  陪我前往的是镇里的李同志,他是南沙村人。在车上,他向我介绍了南沙村的基本情况。他说,南沙村地处小塘镇偏远的大沙洲的北部,三面环水,交通不便,解放后一直以农业为主,人均分配徘徊在二百元上下。改革开放后,发展了原来的小五金钮扣制品,不断更新设备,强化企业改革,创制出一百多种新产品,远销港、澳、东南亚和欧美等地。仗着一颗小小的钮扣,两年脱贫,三年致富,成为南海县的首发之村,外商接踵而至,记者联袂而来,“钮扣之村”在广播电视里远传千里。
  渡船过了北江河,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疾驰。李同志对我说,村前过去没有公路,现在这条路是南沙人花了二十多万元运来沙石铺砌成的。这条路,人们称它为“钮扣之路”,从路上运出的多姿多彩的钮扣,象一点点新蕊,一群群繁星,一簇簇焰花,撒遍千万个城乡,点缀在人们的胸前、肩上、背上、头上、足上、腕上,使人体增添了珠光宝气,永葆生活的美色。
  汽车驶过掩映在绿荫里的一座座别致的新屋,在一疃四层高的大楼前停住了。这里占地一千多平方米的村办公大楼,李同志招呼我进去小憩一会,说楼里有宽敞的接待厅。我说这回是私访,婉辞了。
  南沙,解放初我也来过两次,那是靠近北江边的一条幽静的江村,密匝匝的竹子、芭蕉和古榕把村包拢着,显得有点与世隔绝的祥子。村外有鱼塘、稻谷和菜果园,生机倒是壮旺的。村居多平房瓦屋,偶或耸起一两座有褛阁的青砖大屋,大概巳住过几代人了,在岁月的重压下显得有点灰暗和衰老,失去了原先的光彩。村民们是俭朴而勤恳的。现在,呈现在我眼前的竟是一条崭新的村子,新屋耀眼,楼房群耸,数不尽的电视天线直指高空。李同志对我说,这村子去年仅钮扣的收入就有二千多万元,创汇三百万美元,上缴税利一百多万元,人均收入近三千元。全村六百一十户人家,近几年盖起新屋就有一千多间,有三十多户人家还在毗邻的三水县西南镇和南海县新县城桂城镇购置了商品楼房。
  南沙,这本来是弹丸之地,小如钮扣,连县地图里也没有它的名字;现在,却成了南海县的“钮扣之都”。二千多人的小村,钮扣和小五金专业户就有近百家,压制钮扣的声响,此起彼续,汇成了悦耳的轻音乐和奏,在北江的清流中跳动,在大沙洲上闪射出神奇的艳彩!谁会想到,当今摩登姑娘和潇洒男士们的服饰上的漂亮的钮扣,竟出在过去差不多与世隔绝的乡巴人之手,凡国内外市场上能见到的各式各样的钮扣,诸如蝴蝶扣、彩贝扣、水晶扣等,在村里都可以制出,买到。
  李同志领我看过几个比较大的制扣工场之后,陪我来到表弟家中。
  不凑巧,表弟出发去了。表弟妇给我们拨动风扇,打开冰箱,递上饮料,埋怨我这样久才来。她说,表弟早上驾摩托车往广州去了,这些年来’他为了一粒钮扣到处摸信息,取样品,好回村快消化,快创新,以适应衍场的需要。接着,我问了表弟近年的情况。表弟妇说:“托共产党改革开放的福,除种养外,在小钮扣上扭心思。去年他往香港洽谈生意,带回钮样几百种,大小方圆,五光十色,简直成了钮扣迷啦。我们南沙人,现在手脚灵了,荷包胀了,家家坐落扭一扭,歌声影象进门口。”不知是过于高兴还是要显示一下她家现代化的家具设备,她一定要把大厅上的彩色电视按下键钮显出彩像来。我说:“表弟的确发了,经济上大翻身了!”
  汽车开动了,我一边走,一边想起昔日南沙的冷清面目;现在,我所走过的一街一巷,无不开眉展笑,闪现着钮扣的艳彩,给开放的南沙橱窗抹上光耀的一笔。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关样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南海县
相关地名
小塘镇
相关地名
南沙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