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下神坛的毛泽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16488
颗粒名称: 走下神坛的毛泽东
分类号: I25
摘要: 本文讲述了毛泽东对女护士的照顾给予了关注,派人去医院了解情况和毛岸青在医院的治疗休养情况。毛泽东对两个女儿李敏和李讷富有疼爱之情,并保持严格的家教。李敏和李讷在学校吃饭,生活条件与其他普通人家子女相似。毛泽东认为吃苦能带来出息,对女儿吃苦要求更多。李讷在战争中也经历了许多艰苦的经历,但并没有叫过苦。李讷受到毛泽东格外疼爱。
关键词: 毛泽东 家庭教育 李讷

内容

毛泽东听说医院有名女护士对毛岸青照顾很好,两个人有了一定感情,就请警卫处派人去医院了解一下情况,顺便看看毛岸育生活医疗的环境条件。警卫处派了警卫员徐永福去医院,详细询问了毛岸青在医院里治疗休养的情况。回来后,徐永福写了一份调查材料。毛泽东仔细看了这份材料,特意请卫士田云玉向徐永福转达谢意。毛泽东说:“你告诉小徐,材料写得很好。谢谢他,代我谢谢他。”
  毛泽东对两个女儿李敏和李纳也是既富疼爱之情,又保持严格的家教。李敏刚生下来时,邓颖超抱起孩子,深情地端详着说:“就是个小娇娇。”于是,她便有了“娇娇”这个动听的小名。1947年娇娇从苏联回国,到毛泽东身边上学。毛泽东为她取了个学名:李敏。
  当时,毛泽东化名李得胜。《论语》中有一句话:“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对古文很有研究的毛泽东,为两个女儿分别取名李敏和李讷,寄托了自己的愿望。
  李敏和李讷自小就是跟随我们警卫战士吃大食堂’上学后便在学校食堂吃饭。她们并没有随父亲一道享受共产党主席的“小灶”。考上大学后,吃住便都在学校里。同所有普通人家的子女一样,一个宿舍住六个或八个同学。睡上下铺,吃一样清淡的伙食。她们总是穿一身旧蓝布衣服,和大家一样上课,一样下乡参加劳动,一样走路,一样挤公共汽车。如果不加说明,没有谁会想到她们是毛泽东的女儿。
  李敏的情况,看过王行娟所著《贺子珍的路》便可以有个基本了解。我这里不多讲了,我主要讲讲李讷。
  大约是在1956年左右,毛泽东有一次散步时,曾问过我:“你的感觉,是李敏好呢还是李讷好呢?”。
  我说:“都很好,两个孩子对我们都很尊重。她们没有某些高干子女那种容易表现出的优势感,她们要求自己严格,有上进心。”
  毛泽东摇头:“我看她们不如你们有出息,也不如你们有前途。她们比你们吃苦少。能吃苦的人才能有出息。”
  我说:“主席,你还想叫孩子们怎么吃苦?她们可是比普通人家的子女吃苦多多了!”
  毛泽东又摇头:“你说得不对。你讲吃苦的时候思想不对头,因为你首先想到她们是我的女儿,所以你给她们定了个不同一般人家子女的标准。她们不就是吃大食堂吗?大食堂的伙食要比多数农民家庭的伙食好,难道不是这样吗?”
  我说:“主席,你总找低的比,这不公平。城里人家大多数未必比学校食堂伙食差,我家里就比大食堂的伙食好。
  毛泽东笑了:“你为革命做了贡献么,吃好点人民没意见。她们还没有做贡献呢。人哪,生活上还是跟低的比有好处。不比贡献比享受,那就没出息了。”
  在毛泽东的子女中,李讷相对来说吃苦不如她的哥哥姐姐多,但我始终人为她比一般人家的孩子吃苦多。我1947年到毛泽东身边,李讷才七岁,便跟我们这些当兵一样行军,一样风餐露宿,一样地经受了飞机轰炸,听惯了子弹的啸叫,闻够了硝烟的辛辣!
  我至今记得那个小人儿,刚刚七岁的小姑娘,行军之余,举着一个小搪瓷碗,和众多战士们一样,排队从大铁锅里分到一份黑豆。一声不响蹲到墙根,用小手捏出咸水煮过的黑豆放在嘴里嚼着,嚼着……她和大人们一样胀肚,没完没了放屁。那双夭冀烂漫的大眼里对于放屁流出一丝羞涩,却从来不曾叫过苦!
  是她,在戎马倥偬的战争生活的间隙里,用那可爱的童音唱出京剧给我们带来休息和欢乐。
  毛泽东对这个小女儿格外疼爱。我记不得有多少次了,毛泽东紧张工作之余,抱住李讷,轻轻拍打着她的后背说:“娃娃我的好娃娃,娃娃……”李讷呢?李讷便搂住了父亲的脖子喊:“爸爸,我的小爸爸,乖爸爸……”
  建国后,毛泽东身为共产党主席和人民共和国主席,阿姨理所当然提出要求:“主席,让李讷跟你们一道吃饭吧!”毛泽东断然地做了一个手势:还是跟你。你带她一起吃大食堂吧。”(五十三)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毛泽东
相关人物
李敏
相关人物
王行娟
相关人物
李讷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