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话旧万寿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15789
颗粒名称: 沧桑话旧万寿宫
分类号: I267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万寿宫是佛山城区一座古老的建筑物,座落在豆豉巷。它的建立是为了每年皇帝寿辰那天,当地文武大小官员在此行礼祝寿的。行礼仪式通常在凌晨四时左右开始,文武百官在此三跪九叩,恭读祝寿词,并献上礼品。万寿宫除了拜万寿那天以外,平日是关闭着的。民国初年以至二十年代期间,万寿宫门前的招牌常常变换,被不同机构占用。三十年代初,万寿宫被改为专演女班粤剧的茶座和粤曲演唱场所,晚晚爆满。解放后,五十年代万寿宫改为佛山工人文化宫,经过不断的扩建和改建,成为今天广大人民群众休息游乐玩耍的好去处。
关键词: 万寿宫 文化宫 佛山市

内容

解放前,佛山城区有一座建筑物,名叫万寿宫。它座落在豆豉巷(即现城区升平路工人文化宫的部分地方)。相传此宫的建成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辟建马路前,宫的入门,有一米多高的石脚水磨大青砖砌成的门墙一道,正中有两扇厚约二寸、高约三米的酸枝大门,衬以狮头大铜环。门顶的瓦面用石湾塑造全套古装人物陶像作装饰,气势堂皇。门额有石刻“万寿宫”三个篆体字。入门是一个平板石铺成的天阶,再上石级五步就是正殿。殿内大堂相当宽敞,可容五百余人站立。殿的两边走廊,上有楼座。整个布局,庄严得体。
  万寿宫的建立,是为了每年皇帝寿辰那天,当地文武大小官员在此行礼祝寿的。
  文武百官必须在皇帝寿辰的前一天晚上,作好一切准备。因为行礼时间是在凌晨四时左右开始的,百官须于四时前赶来集合。
  行礼仪式,千篇一律,由当地文武职位最高的官员作主祭官,其余的作副祭官及陪祭官。在司仪员的口令指挥下,一律向台上的皇帝牌位三跪九叩。之后,由主祭官恭读祝寿词,跟着就敬酒和献礼品,然后,由雇请来的“八音班”奏乐,燃放鞭炮礼成。礼品有三牲(宰净不煮熟的原只猪、牛、羊)、寿桃、寿糕、寿面及干鲜果品与茶、酒等。
  整个行礼活动时间,最长不超过一小时,大概在黎明前五时至六时便可结束。官员们大多数由于前一天晚上睡的时间少,甚至没有睡过,来时只是草草吃些点心,行礼时站立太久,很不习惯,到礼毕时,又饿又累,尤其是那些有鸦片烟瘾的,更是丑态百出,狼狈不堪。后来民间有句俗语叫“拜万寿”,意即抵肚饿之谓。
  那时候,万寿宫除了拜万寿那天以外,平日是关闭着的。民国初年以至二十年代期间,军阀混战、政局动荡。万寿宫门前的招牌,常常变换。其初是佛山商会占用,不久被南海县县兵大队部取代,其后又被驻守佛山的防军占去。
  三十年代初,升平路建成,万寿宫门前的原有建筑物,也被拆掉。南海县政府把该宫收为公产,采取招商投标方式,把万寿宫改为专演女班粤剧的茶座,有时又作为粤曲演唱场所。那时候,佛山的公共娱乐场所不多,万寿宫开设粤剧,曲艺等场以后,观众十分踊跃,晚晚爆满。他们只开夜场,白天因场地空设,于是又对外开放,改为出租礼堂,专供人们婚嫁行礼和招待客人之用。他们和一些酒楼挂钩,如要在此办筵席,则酒楼可派出厨师“到会”(即到万寿宫烹制菜式)这样的经营,一直到佛山沦陷才结束。
  解放后,五十年代万寿宫改为佛山工人文化宫。经过不断的扩建和改建,成为今天广大人民群众休息游乐玩耍的好去处。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巨阙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