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藤艺春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15327
颗粒名称: 南海藤艺春秋
分类号: TS959.2
摘要: 本文介绍了南海藤织的历史背景、生产工艺、产品特点以及出口情况。
关键词: 编织工艺 历史背景 出口

内容

南海人擅编织。西樵的丝织,叠滘、里水的棉织,罗塘的竹织,九江的麻织,都有悠久的历史,名播中外。近百多年来,一门新的织艺在南海悄悄崛起,居全国的领先地位,使南海成为我国生产和出口这类产品的重要基地,这就是精巧美观的南海藤织。
  南海不产藤,但南海的沙贝人首先利用从东南亚运进货物作包装用的藤筐作原料,编织座垫和提篮等家具,开始了藤织生产。随着开藤工具的改进,藤的利用率越来越高,产品的花式转向多样化,从业人员也从沙贝村遍及黄岐、盐步一带。后来,更专从印尼进口大批原藤进行生产,成为南海一个新的行业。
  解放前,南海的藤织多属手工业生产,工具简陋,规模不大。解放后,通过社会主义合作化运动,小作坊式的藤织组合成南海藤厂和东风藤厂,在国家的领导和支持下,大搞技术改革,既保持传统的生产工艺,又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促进生产,变手工业为机械化或半机械化,使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大大提高,藤制件千姿百态,既有生活上的实用价值,又具艺术上的欣赏价值,一件件藤品添上了绰约的风姿和抒情的神采。
  于是,一条普通的藤条,在巧工的手中流出了翩跹的舞姿,应和着不同的韵律,美感在交织,构思在成型:现出了典雅、均匀而流畅的藤笪,最宜于作屏风、天花等室内装饰;现出了柔润、凉爽。舒适、美观、耐用的藤席,在使用功能上比蜚声国际的马辰藤席具有更多的优点;现出了形象生动、工艺精巧、造型美观的各类藤制件,诸如鸭形的果篮、鱼状的餐碟、鸟样的吊篮、精巧的玩具车、通花的手提篮和别致的花插等,无一不是装饰鉴赏与美观实用的巧合。小如精致玲珑的装饰盒,大至家具类的藤沙发、藤躺椅、藤转椅、藤衣柜。藤梳妆台,都保有藤制品的轻盈雅致的特色,但花色图案,则因用途不同,各显其能,各尽其妙。有的造型秀美;有的高雅华贵;有的粗犷古拙;有的运用几何构图,显得干净利索,透露出现代派的气息。如果你进入工厂的陈列室里,宛如走进了藤艺的大千世界,眼前花鸟虫鱼、牛羊鸡鸭、瓜香荔熟、蛙唱蝉鸣,散发迷人的活力,或悬于空中,或挂于墙上,或放置案头,使生活添了情趣,人生多了热望。那时,你会惊讶;一条野生的藤,接到文明人的手中,不再是那么单调、平凡。
  南海的藤织品,是广东省传统出口商品之一。近几年来,每年出口额递增三成左右,除销港、澳外,还远销日本,美国、加拿大和东南亚、欧洲等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国家创汇不少。仅南海藤厂三十年来上缴国家的税利总和,即为国家历年投资总和的三十一倍。
  南海的藤艺,是南海人继丝织、棉织、竹织和麻织之后经过一百多年的努力,特别是工人当家作主之后,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勤劳智慧的结晶。现在,南海的藤艺者们正悉心于采用海南岛的青藤、白藤,云南的糯藤和江西的佛肚藤等本国原料,研究新的工艺,创制新的产品,为南海藤织业开拓新的坦途。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樵夫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南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