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下神坛的毛泽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15199
颗粒名称: 走下神坛的毛泽东
分类号: I247.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毛泽东的一些生活细节,包括他的一些习惯、饮食习惯和休息习惯。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他的个性和生活方式。
关键词: 毛泽东 个性 生活方式

内容

毛泽东还有块旧军毯,很珍贵,外出也要带着。他习惯将毯子搭在床栏上,下面塞个枕头,靠在上面办公批文件。我说过,他有躺床上批阅文件的习惯。宋庆龄知道毛泽东这个习惯后,便送给他一只挺高级的大枕头。毛泽东对宋庆龄特别尊敬。他收下这个枕头,在床上摆了一段时间,毕竟享受不了,收到仓库里了。他仍是将毯子搭在床栏上,下遍塞了自己那个白布荞麦皮枕头办公。他说:“我习惯了,不想变了。”
  可能有人不相信,但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从1953年底到1962年底,毛泽东没做过一件新衣服。他总是用清水洗脸,从未用过一块香皂。手染了墨或油污洗不掉,就用洗衣服的肥皂洗。他从没用过什么“霜”什么“膏”什么“油”之类的护肤品,甚至也没用过牙膏。他只是用牙粉。他说:“我不反对用牙膏,用高级牙膏,生产出来就是为了用。都不用生产还能发展吗?不过,牙粉也可以用。我在延安就用牙粉,习惯了。”他的牙刷什么时候变成“不毛之地”,什么时候才肯换新的。他一直使用毛竹筷子,大饭店里的象牙筷子他一次也不用。他说:“太贵重,我用不动。”
  饮食习惯也许更能反映毛泽东的“土”。
  毛泽东离不开茶水,他睡觉醒来并不起床,湿毛巾擦过手脸就开始喝茶。一边喝茶一边看报,过一小时才起床。无大事,天天如此。他常用手指头伸入杯子,把剩茶叶抠进嘴,嚼一嚼吃掉。每天不论换几次茶叶,残茶必抠到嘴里吃掉。这无疑是幼年时农村生活养成的习惯。
  毛泽东喜吃粗粮和青菜,有时还馋野菜。进城后,他一直保持这个习惯或者说是传统。他始终吃红糙米,而且里面必要掺上小米或黑豆、芋头。这个习惯当然是战争年代在陕北形成的。
  毛泽东正经吃饭,一般是四菜一汤。这四菜少不了一碟干辣子,一碟霉豆腐;这一汤,有时就是涮盘子水。但是,毛泽东这种正经吃饭的时候并不很多。他太“浪漫”。
  毛泽东从来不愿事事循规蹈矩,不愿束缚他的个性。他工作起来不分钟点,吃饭也没有钟点,只以感觉饥饿为标准。一天吃两餐的时候多,也有只吃一餐的时候。他不愿意总是正经坐到饭桌旁用餐。他保持了“动乱年代的吃饭方式”。在我们卫士值班室有个电炉子,有个大搪瓷缸子。经常是由我们在电炉子上,用搪瓷缸子为他煮一缸麦片粥或者一缸子挂面,就着生活秘书叶子龙为他做的霉豆腐吃下去就算一顿饭。这是长年战争生活留在他身上的印迹。
  他吃饭常使我联想到他的书法。他永远不会把字老老实实写在格子里。他是信笔写来,不拘俗套,洋洋洒洒,飘逸豪放,自成风格又无穷无尽地创造着新形式。他的每一件作品都体现出他的个性,每一个造形都是独具一格,把他所有的造形合起来便一体天成,令人感叹不已。我跟随他十五年,他吃饭始终是随随便便,随心所欲。一把炒黄豆,或是几个烤芋头,甚至只是一盘马齿苋,都可以算作一顿饭。
  随便举个例子吧。
  那是毛泽东发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召开最高国务会议的前夕。根据周恩来指示,我们卫士组提前开了每周一次的碰头会。
  “这么说,主席两天没睡觉,只吃了一顿正经饭?”我皱着眉头问田云玉。
  “还喝过两缸麦片粥。”张先鹏补充。
  我的目光从几名卫士脸上划过,落在封耀松身上:“小封,下一班是你吧?”
  “嗯。”封耀松愁眉苦脸,压力不小。
  “想想办法,要想想办法。”我嘟囔半天,也没说出办法是什么。总不能强迫毛泽东吃饭睡觉,那样毛泽东会发脾气。“你要机灵些,要抓机会,随机应变……反正就看你的了。”
  我们卫士值班分正班副班,正班二十四小时不能离开毛泽东。封耀松面露难色地上了正班。他在埋头写作的毛泽东身边侍立七八个小时,除了换茶水,没敢多一句嘴。只是下功夫地观察着,寻找着……
  凌晨两点,毛泽东忽然扔笔,将头向上仰去。以手按额,揉着、捏着。张开嘴,深深地、深深地呼吸。封耀松抓住机会,上前两步,小声劝:“主席,您已经十几个钟头没吃饭了,给您搞点来吧?”
  毛泽东沉重地叹口气,摇摇头又点点头,勉强说:“不要搞了,你给我烤几个芋头来就行。”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毛泽东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