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家三兄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15126
颗粒名称: 区家三兄弟
分类号: F768.9
摘要: 本文记述了高明县三洲镇三兄弟办起的妇幼用品厂经历了不少艰辛,从几台织机开始,逐渐扩大规模。他们注重产品质量,比社会上同类产品价格便宜10%,以“吉鸿牌”的商标在市场上打响了。他们的年产值逐年上升,从最初的36万元上升到现在的400万元。区氏兄弟富了不忘造福社会,不断为公共事业捐资,包括修路、建桥、增加教育设施等。
关键词: 高明县 妇幼用品 儿童用品

内容

在高明县三洲镇,有一家小有名气的由三兄弟合办的妇幼用品厂,三兄弟勤劳致富,惠及乡里的故事广为流传,甚至有人还称他们为
  “区氏三雄。”
  老大区玉华,六十年代初中还未毕业便离开学校回乡务农。农活之余,他从修理自家房屋用具中逐渐地无师自通,学识了泥水木匠活计。在为左邻右舍的卖力中,有时还可以换来几元几角钱花哩!
  此后,他办过木厂,承造过建筑工程,制过肥皂、焊条、天那水……
  一九八〇年和乡里四人合伙开了个“西岸电器厂”,任副厂长兼会计,为外面的电器大厂加工电木开关等。后来仿造外国服装电热干洗器成功,畅销全国,年产值100多万元。由于电器产品不断更新换代,干洗器销路渐减。于是,一九八六年,区玉华急流勇退,全力投入办妇幼用品厂,扛起厂长大旗。
  老二区玉堂,一九七七年高中毕业回乡务农,凭学过的一点知识,参加过乡办企业的肥皂、焊条,酒精等的制作。又当过泥水木匠。一九八〇年父亲退休,由他去顶职,到人和供销社当售货员。一九八五年,在兄长的支持下,他抛掉“铁饭碗”,试办塑料厂,这就是后来的妇幼用品厂的前身。
  老三区玉强,虽比两位兄长“简单”但也捱过一些苦。一九八四年初中毕业,当过小木匠、小泥水匠,一九八七年开始跟随兄长办妇幼用品厂,常驻广州办事处,他身背“BB机”,负责联络销路。
  区家三兄弟办起的妇幼用品厂从出生到不断成长,其间经历了不少艰辛。
  一九八五年下半年,区氏兄弟觉察到儿童用品俏销,当时他们想,我们的国家虽然还这么穷,生育高峰期却一个接一个。就算每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每年也有两千万!广东也占近百万!这就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市场。于是,他们先做几款婴儿背带、儿童褛被试销。
  试销,没有销售网络、没有知名度,难呀!
  起先,他们几兄弟提着产品到处兜售,以实物作广告,有时还不惜忍耐:“你先留下这货,销得后再汇款!”
  不久,便见货款汇来了,还说再要一批。
  在推销中,不少顾客问有无儿童套装?区家兄弟马上意识到儿童套装好销。便上门找一个生产儿童套装的厂家,要求批发推销。淡季时,人家确实给足货源,到了旺季,“嘿!对不起,我们自己还不够销哩”!
  不能让别人卡脖子。来,自己生产资金不足,亲朋好友伸出了友谊之手;家乡南海西岸乡给予了数万元无息贷款;三洲镇政府、税务、工商部门亦给予了支持。
  三洲妇幼用品厂、西岸妇幼用品厂就这样办起来了。
  一九八七年七月,他们购进首批六台织机,8月份招收了第一批工人……
  开始时,工厂还处于小打小闹阶段,但区家兄弟决心刻苦经营,一丝不苟地提高产品质量。他们提出:“人家有的品种,我们要比他‘靓’,比他‘平’!人家未有的品种,只要适销,我们就要想办法上!”
  他们决定:产品在“靓”的基础上,要比社会上同类产品价格便宜10%!
  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他们从多渠道进料,看货验质,严格把关。他们还从车间到总广,层层验收产品。产品出厂后实行“四包”:包质包量包换包退。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九八七年秋,广东省在佛山市举行轻工产品评优会,区家工厂的二十箱产品由评委会抽出其中的五件,当场作破坏性解剖,结果获得第二名。
  “第二名”给他们带来了荣誉和鼓舞,他们以“吉鸿牌”的商标在市场上打响了。年产值逐年上升,从一九八六年的36万元上升到一九八七年140万元。
  区氏兄弟懂得,要发展生产,单靠抓质量还不够,还要靠人的因素。他们懂得: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关系着工厂的生死存亡。
  有个姓李的女工,原来在当地的一间国营厂干了八年,还是临工,农业户口,没住房,每月工资只有几十元,26岁的大姑娘还不敢找对象。然而,她摆弄织机技术全面,且任劳任怨。无奈家在农村,农忙时少不了回家帮手。谁知那年夏收,超了假期,被扣了工资。于是她离开了国营厂。区玉华知道了,便“三顾茅庐”,热情地把她请来了,月薪400元,还为她搞妥了进城户口,为她介绍了对象,并以很低的造价,转让了一幢两层的楼房给她成了家。李激动啊!为报知遇之恩,她日以继夜拚命地干,想尽办法开创花色品种,挑起了整个毛织车间的大梁。李对记者说:“即使现在有人给我千元高薪,我也不能走啊!”
  象这样的“感情效应”之例不胜枚举。
  一九八八年,工厂的年产值达到400万元。如今,厂里已拥有三百多工人,他们的月薪大都在300元以上,四五百元的也不少,最高的达700多元。大批生产骨干分子还享受着厂里的“人身保险”、“养老金保险。”职工们说:“我们在这里干,薪水高、福利好,人身有保险。到了退休年龄还可以领到一笔比国营企业还高的退休金,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干呢?!”
  更为可贵的是,区氏兄弟富了不忘造福社会。在这家工厂办公室四壁挂着琳琅满目的镜屏、锦旗、奖状,从中知道,区氏兄弟几年来不断为公共事业捐资,其中包括修路、建桥、增加教育设施等等。不久前他们还捐资2500元慰问广州部队子弟兵。平时,他们还经常赞助当地政府举办的文体活动。
  无怪乎厂长区玉华对我们说:“赚到钱,就是奉献。金钱这东西,生带不来,死带不去,到头来还是社会的财富。我们现在赚了钱,只能用在三方面:扩大发展再生产,关心社会公益事业,培养后一代成才。”
  厂长告诉我们:区家兄弟已经筹划了家庭教育基金会。今后几兄弟的子女读书求学,费用全由该基金会包起来。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基
责任者
吕平
责任者
区玉华
相关人物
区玉堂
相关人物
区玉强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高明县
相关地名
三洲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