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锦金与他不幸的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14747
颗粒名称: 陈锦金与他不幸的家
分类号: K825.2
摘要: 这篇文字讲述了军人陈锦金的家庭遭遇不幸,但他依然坚定履行军人职责。面对父亲瘫痪、母亲精神病等困境,他专注于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他勤奋种菜养猪,为连队带来丰收盈利。文章强调了他在军旅中坚定前行的品质。
关键词: 陈锦金 家庭不幸 工作成绩

内容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在他的长篇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开篇写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他——驻禅空军某部六连战士陈锦金的不幸家庭,实在太令人同情了:父亲瘫痪、母亲患精神病、房屋倒塌、妹妹出走……
  然而,面对这生活的不等式,他没有被不幸击倒,更动摇不了他当兵尽义务的决心。他正确地处理好家庭与工作的关系,在本职工作上做出了显著的成绩;曾三次受到部队的嘉奖,“五四”前夕,又被广州空军评为优秀共青团员。
  小陈的父亲陈开多,原在家乡某粮店工作,44岁那年,一场大病过后,再也站不起来了。父亲瘫痪,母亲经受不了这沉重的打击,患了精神病。真是祸不单行,仅有的三间泥砖屋也倒塌了。
  家中的困难一直令小陈头痛,部队政治机关曾多次去信地方有关部门,希望按政策给予优抚,但杳无音信。不少老乡劝他:“家里这么困难,跟领导说说,早点退伍回去照顾一下吧。”但他没有这样做。他想,谁家没有一点难处,既然来了,就要安心尽义务。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带领全班战士较好地完成了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所带的班年底被评为先进班,他自己也受到了嘉奖。
  1988年5月,小陈调到六连任油机班长。正当他全心投入到工作中去的时候,他的大妹妹因忍受不了家庭生活的重负,没有留下片言只语便悄然出走了,家里唯一的劳动力没有了。几个正在上学的弟妹只好相继退学,管起了家里承包的十三亩责任田。一次,弟弟妹妹联名给他写了信:“哥哥,你快回来吧。我们想上学。”看着这令人心酸掉泪的信,陈锦金真想找领导说回去照顾家。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一想法。告诫自己要经受住考验。他写了封语重心长的信,告诉弟妹们哥哥正在尽义务。并设法借到一千元钱寄了回去。懂事的弟妹们体谅哥哥的心,来信说,一定管好家,不能上学堂就自学。
  调到六连不久,小陈发现连队的菜地快丢荒了,而饭堂的伙食又这么差,便主动请缨,调到后勤生产班搞副业。种菜、做豆腐、管理打米机、养猪,小陈一天到晚忙个不停。他在家从未养过猪,于是,他买来了《快速养猪法》、《科学养猪法》、《猪病防治》等书籍,抓紧点滴时间钻研,对照书本知识认真实践。才到生产班两个月,小陈明显地瘦了。连队干部很心疼,劝他注意休息,可他仍然早出晚归,忘我工作。去年中秋节前后,连队的母猪要下仔了,他一直守了两个晚上,母猪还没有下猪仔。中秋节这晚,连队的其他同志有的在电视机前欣赏着精彩的电视节目,有的在月光下一边品尝精美的月饼、水果等食品,而小陈却守候在猪圈旁,等候着小猪的降临。直到下半夜两点多,母猪才开始下仔,小陈一个个给它擦身,一直忙到天亮。
  辛勤的劳作换来了丰收的喜悦,小陈到生产班还不到一年,便为连队养猪80多头,盈利5000多元,种菜一千多斤,为改善连队伙食做出了贡献。
  就这样,陈锦金在军旅征途上,迈着坚实的脚步,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了过来。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戴开盛
责任者
陈锦金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