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鹅乸与买鹅乸的故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14239
颗粒名称: 卖鹅乸与买鹅乸的故事
分类号: F326.3
摘要: 本文讲述了养殖专业户陈浩田面临谷价上涨导致养殖行业利润减少的困境。他决定毁掉养殖场的鹅乸,并改种养鸭。他认为随着改革开放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肉食需求增加,鹅鸭肉的价格必然趋于正常。他对稻谷价格上涨的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粮价会趋于平稳。他的转变带来了良性循环的养殖模式,将猪舍与鹅鸭舍结合,并充分利用了饲料的循环利用。
关键词: 养殖业 陈浩田

内容

一九八八年秋后,物价的上涨已波及各个领域,市场上,稻谷价格在一个月内连升四次,最高时达到每担100元左右,多少养殖专业户,在昂贵的谷价面前挺不住了,动摇了,一批批的鹅乸猪乸鸡乸鸭乸,纷纷涌入市场,价格越卖越便宜,农村的畜牧业有滑坡的危险。
  高明县养鹅乸的专业大户陈浩田,养有鹅乸1850只,鸭乸1000只,还有鱼塘80多亩,水稻12亩,这几年,每年纯收人七万多元。面对这种形势,他忧心忡忡。他不时地拨弄着电子计算器,谷价昂贵,鹅苗价格直泻而下,最便宜时卖到每只鹅苗0.80元,鹅乸很快进入“拔毛捱草期”,起蛋率已是低潮,现有2500只鹅乸,每天要吃掉400多元的饲料,怎么办?见到人们纷纷把大量“四乸”赶进市场卖掉,家人劝他立即卖掉这些干吃粮不下蛋的鹅乸,朋友也劝,亲戚也劝,他把不住了,他动摇了,把心一横,咬着牙决定毁掉鹅乸群,另谋出路。一连六天,他把六百五十只母鹅,运到市场上摆卖,尽管市场上有一排排的烧鹅鸭摊档,但他们只收肉鹅,不买鹅乸,故鹅乸越卖越便宜,最便宜时每只只卖七元钱!每卖一只,陈浩田的心象被人抓一下。吃母鹅的居民的确“抵食”,可我们的陈浩田心痛啊!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经营多年的母鹅场就这样“收档”了吗?他眼睛直勾勾地望着高高兴兴买了鹅离去的居民,心里上下翻腾不已。第六天的晚上,他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睡,他想了很多。第二天一大早,几个兄弟和帮工,车着空笼和空竹箩来了,他们是准备继续去卖鹅乸的。可陈浩田对他们吩咐说:“今天你们仍然去市场,但不是去卖鹅乸而是去买鹅乸或鸭乸,有什么就买什么。”众皆愕然。陈浩田则慢慢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几个兄弟才如梦方醒,高高兴兴地到市场上去。
  他是这样想的:社会是不断发展的,那一排排的烧鹅档说明,随着改革开放带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肉食的要求在日益增加。而鹅鸭是肉食的主要来源之一,其价格必趋正常;稻谷的价格近来的上涨不是正常的,只是由于晚造粮食稍为欠收,加上外来人口增多,流通环节不畅,并不反映真正价值,随着流通环节的疏通,国家压基建抑需求调结构保生产保农业方针的奏效,粮价必然趋于平缓,全年平均粮价应在每担六十八元左右;那么多专业户毁掉“四乸”,来年鹅鸭种苗必然奇缺,而由于鹅鸭肉食需求量不会减少,养肉鹅肉鸭的人不会减少,因此对鹅鸭苗的需求必然上升,一般来说,每对鹅苗年平均价应在十一元左右,而每只鹅乸每年可起苗22只,这样每只鹅乸每年可有121元的产值;而每只鹅乸每年约消耗稻谷100斤,消耗人工费用约15元。这样,每养一只鹅乸,可得纯收入三十多元,他的分析,说得大家连连点头称是。大家埋怨,当初为什么不冷静思索一下呢?白白便贱价卖掉了650只会生“钱”的鹅乸。陈浩田说:“当初我们都头脑发热发惊,今后不能盲来了。”
  虽然对社会效益这一层,他没有对自己的兄弟说,但他是同意镇政府的领导的分析的:畜牧业是农村经济的一条重要支柱,发展畜牧业没有种苗不行,要种苗没有“四乸”不行,毁“四乸”是农村经济的一大损失,要从长远看、从全局看,力保四乸,当然,真正使他回心转意的,说到底还是他自己对价值规律和经济效益的分析。
  陈浩田在第七天的早晨,带着他的家人,兄弟和帮工,到几个市场上购回了一千只母鸭。现在,他仍是这样经营:塘基是猪舍,塘边是母鹅鸭舍,水面上放养母鹅鸭群,水下分不同的水层养着不同的鱼种,猪和鹅鸭的粪便,都成了塘鱼的美餐。他的养殖项目在大自然中良性循环地发展。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谭世荣
责任者
陈浩田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