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乡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14050
颗粒名称: 果乡情
分类号: S66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三水芦苞镇的水果产业,包括其规模、产量、收入以及果农的生活状况。还介绍了该镇的优惠政策和种果能手的例子,表现了果乡人的心美、情浓和对未来的期望。
关键词: 水果之乡 果园 农民致富 土地凝聚力 政府政策

内容

听说三水芦苞镇是崛起的“水果之乡”,那里树多,果甜,人美,心辄向往之。
  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终于如愿以偿地到了这个有着“五马入华山”神奇传说的古镇。踏进果乡,一幅幅绿色的美景映入眼帘:一个个小果园里,果茂人欢,兴旺秀丽;一片片果林遍布平缓广袤的坡地。正是一些果成熟时节,太阳宛如一位温顺柔和的少女,给果实染上了火一般色彩。一层层的果迎风摇曳,飘逸着醉人的芳香……
  果乡空气是甜香的,果乡人话语是甜蜜的。镇的领导欣喜地对我说,目前,全镇水果种植面积超过5300亩,去年产量36000多担,收入227万元,占了镇经济总收入的20.8%。今年产量将比去年翻一番,收入也会有更大幅度增加。种果是甜蜜的事业,果农们在为自己的生活酿蜜的同时,也为我们的生活酿造甜蜜啊!一席话,说得我们来访者心里也甜滋滋的。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芦苞镇水果生产所以大发展,有赖于镇委、镇政府善于运用党的政策,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的优惠措施。往昔,该镇群众也种水果,但星星点点,三株五株,成不了大气候。是镇委、镇府调整土地给农民办家庭小果园,规定凡开发种果的土地30年不调整,谁种谁收;还拨出专款作补贴,并给农民种果提供技术指导和方便条件,从而产生了良好的效应。短短四年间,全镇涌现了1530多个种果专业户,星罗棋布地办起1400个家庭小果园,一批农户迅速脱贫致富。李洲村黄鹤荣,自幼双亲亡故,家贫如洗,负债3000多元。在镇、村干部的教育和政策的鼓舞下,投包了集体10亩果场,认真管理,收入年年增,不但还清债务,还建起两座新楼房。象这样勤劳种果致富的,全镇粗略计有39户。
  种果能致富,使土地有了更大的凝聚力与吸引力。独树岗村蔡森维原是有点名气的建筑专业户,听了镇举办的几次果树栽培知识讲座后,承包集体规划的7.2亩瘦瘠旱地,一头扑在果园里,苦心经营1067株果,去年橙、柑盈利12150元。蔡森维高兴地对我们说:
  “过去承包建筑工程,碰到原材料涨价就难免亏本,收入不保险。如今种果,稳扎稳打,收入保证,我的选择对了!”无独有偶,筋竹岗村的黄炳,也舍弃了在酒楼当师傅月收入300多元的美差,和妻子大干三个月,硬是在水泥烂瓦渣地上开出5亩地种上果,人们赞誉他们夫妇勤劳共建丰产果园。农民们对土地拳拳眷恋之情,令人听了感动。
  筋竹岗村有个黄贤,是个远近知名的种果能手,他带动全村22户人家都种果,去年人平收入1137.5元,成了闻名遐迩的水果村。黄贤,这个胸襟开阔的农民,不但从自家办小果园和给一村一户进行技术承包指导,还想到全县,足迹跑遍三水各地,为千家万户果农无私无偿地传授技术,提出了全县老果树更新的好建议。有人问他:当今市场竞争激烈,你不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吗?黄贤乐呵呵地说:“只有全县水果生产发展起来了,才有一家一户的市场地位和销售效益。”在黄贤的心中,有幅让三水处处柑橙飘香的美丽蓝图。果乡人的心多美,情多浓!
  “感人心者莫乎情”。果乡归来,带着感奋之情,我甜甜地做了一个好梦,梦见了那一片片火红的果林,累累的秋实,阵阵的果香,浓浓的乡情!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恒韶
责任者
蔡森维
相关人物
黄炳
相关人物
黄贤
相关人物
邱丹荔
相关人物
黄鹤荣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三水县
相关地名
芦苞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