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鉴冰与季华女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13694
颗粒名称: 郭鉴冰与季华女校
分类号: Q344+.2
摘要: 本文介绍了佛山的郭鉴冰和季华女子小学。郭鉴冰在二十年代早期率先提倡女子教育,并与侄女合作创办了季华女子小学。在面对重男轻女的偏见和困难时,郭鉴冰坚持自己的办学理念,捐出个人财产作为经费,并表示终身不嫁。季华女子小学开办后逐渐受到社会关注,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在佛山沦陷后停办,郭氏避居澳门,抗战胜利后恢复办学,后来改为佛山市二小。郭鉴冰于1985年去世,享年82岁。
关键词: 女子教育 重男轻女 佛山

内容

旧日佛山的街道名称,有些因为这条街曾住过某位达官显宦,因而街名与达官的姓联系起来,例如东华里骆(秉章)、低街张(荫桓)、桑园戴(鸿慈)等;而另一些街道,则因这街内住着几代几房(宅)的子孙。于是街名与这户人家的姓也联系起来,例如松桂里梁、培德里王、余庆里郭等。这两种情况,仿佛人以街传,街以人传。谈佛山街道沿革历史,人们都知道这些。本文所述的郭鉴冰,就是聚居在余庆里郭氏家族的人。
  郭鉴冰是二十年代,佛山率先提倡女子教育的实践者。她身体力行,任劳任怨,孜孜不倦,甘作佛山女校的开荒牛,取得了优异的成果,受到有识之士所称许。
  一九二二年冬,郭鉴冰毕业于广东省立女子帅范学校那时候。民智未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陈腐思想还普遍存在于民间佛山之大,还没有一间稍具规模,算是新式的女子学校。郭氏本着学以致用,为家乡妇女教育服务的宗旨,便和她的侄女郭淑珍合作,创办起间以佛山镇的古名——季华为校名的季华女子小学。
  在筹备创建的过程中,郭氏冒着不少风险,遭到不少阻力与困难。首先是世俗重男轻女的偏见。流言蜚语的非议,带来的是在经济上,得不到社会人士的同情与赞助。郭氏面对困难,毫不气馁,毅然将自己的「私蓄」——金银、珠玉首饰与现款,全部用作开办经费。并表示终身不嫁,曾自豪地说:「季华,吾夫也。」以校为夫,可见其办学意志的坚决。
  一九二三年春,季华女子小学开办了校址设在石路头,是租用一所民房作校舍的。按照那时的学制(初小四年,高小三年)招收初小一年级两个班,高小一年级一个班,全收女生。全校学生只有六十余人。教师中有四位都是余庆里郭氏的人,还有几位是郭氏在女师肆业时的同学,都是佛山人。大家志同道合,鼎力支持,而且是半义务式来校任教的。课程设置,按照当时部颁规定的科目,特别注重国文、算术两科的教学。还加设「家政」一科,教授刺绣、裁缝与烹饪等课程,以适应女生特点与家长的要求。
  该校在石路头办了三年,取得较好的成绩,逐渐受到社会人士的关注。著名的女共产党员、革命烈士陈铁君(在校时名燮君)曾在该校学习过。
  一九二六年小学改制,迁校至田心里(现市二小)班额扩充兼收男生校务日益发展,教学更讲求质量。曾几次获得南海县与佛山镇当局的嘉奖。一三三年,该校创建十周年,郭鉴冰写了题为《愚公移山》的纪念文章。
  佛山沦陷后,季华停办,郭氏避居澳门。当时敌伪曾派人游说郭氏回来任职,为郭拒绝。抗战胜利后,郭氏回佛山,复办季华。解放后季华改为佛山市二小,郭退休居家。一九八五年逝世,终年八十二岁。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朱哲夫
责任者
郭鉴冰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季华女子小学
相关机构
佛山市二小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