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龙舟竟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13642
颗粒名称: 漫话龙舟竟渡
分类号: K892.6
摘要: 金本镇地区的赛龙活动是端午节期间的重要活动。传说中,一位鼓手为了安慰妻子,每年都在端午节前后传承着鼓声。赛龙活动起源于明朝嘉靖年间,主要形式是游龙,后来龙舟规模变小。赛龙成为农村重要的活动,桡手和舵手都会经过挑选,人们会在龙舟下水前放入龙口的龙眼叶或青菜,象征饱龙。虽然有些迷信,但农村对待赛龙非常认真。如今的赛龙风俗有所改变,妇女可以站在河边泼水、放鞭炮,观赛者也会在放龙和劈龙门时加油喝彩。
关键词: 金本镇 赛龙 鼓手

内容

每逢端午节前后,三水县金本镇地区,总会听到西江河里传出那沉闷的龙舟鼓声。这鼓声,已成为数百年来的一个不解之谜,也因此而产生了一个神奇的民间传说。
  话说在很久以前,金本镇九水江村有间将军庙,在建此庙挖地基时,有人挖出一个石龙头,并把它装入一艘新龙舟上。想不到那艘龙舟下水后,轻快异常。当时有句“三鼓过小洲”的话,是形容那龙舟的飞快速度。如果以起点至三洲的距离来说,至少有五百米的水面,这显然是有点夸张。
  当时为壮龙威。在村里选了一个力大无比的年青人当鼓手。他响的鼓,鼓声沉浑,声传数里。自此九水江的石龙头龙舟威震西江。数年之后的一个端午节,那天一早,鼓手的妻子到村前水井打水,朦胧中发现井边那棵龙眼树上有一条象蛇的动物在吞食龙眼叶,她心里一动,莫非这是饿龙开口?她立即挑水回家,将其夫反锁在房里,不让他去赛龙。
  鼓手一觉醒来,发觉已到赛龙时刻,欲开房门,才知房门反锁了。他不明所以,便推开窗门,从窗口出走。而他的妻子以为丈夫在床睡着,门又反锁了,便放心到地里劳动。到了中午时分,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她心想今天果然要出事了,心中暗暗庆幸没有让丈夫去赛龙。她回到家里打开房门一看,见丈夫仍在床上睡着,也更放心了。这时天空突然传来霹雳一声,震得地动山摇。不久,有人来报石龙头飞天,龙舟失事。她立即走入房中,来到床前欲推醒丈夫告知此事。她不推还可,一推便大吃一惊,原来床上睡着的只是一只捕虾的竹笼。她飞奔至江边,才知丈夫已被巨浪卷入西江。她立即对着西江放声大哭。据说自此以后每年端午节前后,西江的龙舟鼓声,就是那鼓手对妻子的安慰。
  金本赛龙巳在明朝嘉靖年间开始,但当时主要形式是以游龙居多。游龙的船很大,可装六十多人。龙舟的装饰十分讲究华丽精美。船上六十多人各有分工,除桡手外,还有若干锣鼓手、彩旗手等。他们都穿着彩衣,为龙舟增添了色彩。到了清朝中后期,龙舟不再那么大,一般只是11人。
  兴起赛龙以后,赛龙成为农村的一项重大活动。赛前由专人拟好标歌。标歌内容包含举办赛事的原因,比赛地点的起止,规定人数,转数以及奖品多少,奖励名次等。标歌要顺口、押韵、谐趣、易记。参加赛龙的桡手是经过挑选的,尤其是舵手,一定要精选。在参加赛事当日,一早便将龙舟推下水。下水前采了龙眼叶或青菜放入龙口,取意为饱龙。龙舟下水有三忌:一忌见孕妇;二忌与人相遇;三忌饿龙。因有此三忌,故下水当日必须要早。据说,如犯三忌中的一忌,是日该船将会出事,夺不到锦标。这些自然是迷信,但从另一个侧面来说,农村对待赛龙是十分认真的。到观看赛龙之日,人们到处约请亲友来看,好不热闹。尤其观赛时那种站在水边助兴的场面,更别具情趣。如今赛龙风俗亦有显著的改变,过去妇女只能在岸上看,如今的姑娘则站在河边向桡手泼水,放鞭炮,喝彩助威。赛龙日期亦有不同,过去多在端午,如今多在国庆节或元旦。观赛龙最佳时刻莫过于“放龙”和“劈龙门”,紧张而热烈,扣人心弦。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新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金本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