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而不安定的台湾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12999
颗粒名称: 繁荣而不安定的台湾岛
分类号: K295.8
摘要: 本文介绍台湾在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殖民统治之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严重丧失,尤其是一些台湾的“精英”们,完全没有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的只是低劣的日本民族习性。台湾人要记住,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人民是中国人民的骨肉兄弟,台湾人民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和殖民统治深恶痛绝,台湾人民要求回归祖国、回归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台湾人民盼望祖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两岸人民携手共同走向现代化的强烈愿望。台湾人民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和殖民统治深恶痛绝,台湾人民要求回归祖国、回归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台湾人民盼望祖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两岸人民携手共同走向现代化的强烈愿望。
关键词: 台湾岛 兰花 日式文化

内容

“兰花热”与“兰花劫”
  台湾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无论风向、日照、湿度、温度等方面都极适宜于兰花的生长。过去居民养兰,只是为了观赞,而今养兰已成为投机赚钱的行业,因而兰花价狂涨。许多人为了发财,纷纷改行种兰花,使台湾种兰人口急剧增加到20万,资金投入达数百亿新台币。一株奇叶矮种达摩兰,身价3400万元;五舌瓣兰、玉狮子兰每株价钱也达100多万元。因此,有些人不惜举债办兰园,但因不得法,致使投资者血本无归。更有一些宵小之徒,好吃懒做,发财心切,便成为兰花大盗,使台湾出现了“兰花劫”,有的公然在光天化日之下,为抢一盆名贵兰花,酿成血案。据台湾市“刑事警察局”统计,去年台湾共发生名贵兰花盗窃案80多宗。为了防盗,一些拥有“名兰”的人士便高价安装防盗系统,如临大敌。
  日式文化大流行
  近年来,随着日本货大量流入台湾和日本在台湾的大量投资,与“日式文化”相联系的日本生活方式,在台湾也大行其道。一些台湾商人添油加醋,主动把汉字加以改造,使有着悠久历史的中文变成不伦不类的“日式中文”,而且这种文字充斥于台湾城市的街头巷尾。
  据分析,日式文化在台湾兴起,主要是台湾工商界与日本工商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台湾许多工商企业都是推行日式管理,加上日资公司把日本的那一套全部搬到台湾来,如每天早上要象日本那样升太阳旗,员工要听训,推销员出公司门口时要呼口号,甚至对鞠躬的度数、客人上门时主人视线的高度都有明确的要求标准等等。久而久之,这一套东西也就在台湾发生其影响。在政治层面上讲,一些人接受日本政客鼓吹的“台独”论,也是由此而来的。这并不是一种良好的倾向。实际上是一种“世纪末”风情。对此,台湾一些学者评论说:“我要对支持日本文化的人提出批评。把日本美学、日本商品、日本人的生活情调当作美好的福音,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实际上它未必是那么美好。”
  吴凤铜像被毁
  今年元旦前夕,台湾发生一起文物被毁事件。即是位于台湾嘉义火车站前的吴凤铜像连人带马被捣碎;接着,该县吴凤庙东厢的“吴凤事迹陈列室”又被人放火烧毁,并有消息说,有人还想破坏吴凤的墓园,并且要向吴凤的后人进行报复。为什么有人对吴凤如此刻骨仇恨?
  据台湾史书记载:吴凤原籍福建省平和县,自幼随父赴台与高山族人贸易,精通高山族语,了解山胞习俗。他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任“阿里山理番通事”40多年,因办事公道,甚得高山族尊重。乾隆31年,泰雅族人要“出草”(即杀人斩首作祭神供品),吴风劝阻无效,就与泰雅族人议定,只准杀一个夜间经过林边的骑红马、穿红衣的老人,且须从此不再“出草”。正是他自己,夜扮“红衣人”骑马入山。泰雅族人发现被杀者乃是大家敬重的吴凤,后悔不已,乃聚全族48社代表开会,埋下“誓石”,永远废除“出草”陋习,后人为纪念其义烈,乃于嘉义县城建立吴凤骑马大铜像,并建吴凤庙(又名阿里山忠王庙)以为纪念。
  如今,吴凤铜像被毁、忠王庙陈列室被烧,这反映台湾少数民族与国民党统治者(汉族)之间的矛盾加深。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地名

台湾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