卄四春秋洒血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12672
颗粒名称: 卄四春秋洒血汗
其他题名: 记石湾建国陶瓷厂工程师郑维松
分类号: K828
摘要: 本文介绍了石湾建国陶瓷厂的窑炉工程师郑维松的事迹。郑维松是该厂技术科的副科长,通过自己的努力设计和建设了多座窑炉,为石湾陶瓷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在技术改造中运用新技术降低能耗,获得了节能先进工作者的称号。
关键词: 石湾建国陶瓷厂 窑炉工程师 郑维松

内容

在石湾建国陶瓷厂那热气蒸人的窑炉旁,或是在窑炉的土建施工现场上,只要人们留意,便可发现一位中等身材、头发灰白的老同志在忙碌着。他,就是该厂技术科的副科长、窑炉工程师郑维松。
  1965年,郑维松毕业于华南工学院后,来到当时陶瓷生产工艺与设备还十分落后的石湾镇。仅仅3年后。他便与工业陶瓷厂技术科的同志一道,成功地设计建成了全石湾第一条烧粗陶的隧道窑,每年生产100万平方米陶瓷锦砖,被人们誉为“宝窑”。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老郑在当时的陶瓷工业公司技术科主管烧成工序的产品质量。无论是烈日炎炎或是寒风凛冽,他随叫随到,竭力帮助各企业解决烧成质量问题,拖垮了身体也在所不顾。1979年11月,他由于严重胃出血而被送进医院抢救,从此留下了慢性胃痛病。可是,当1987年石湾建国陶瓷厂开始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的时候,老郑即自觉请缨,放弃公司的比较舒适的工作环境,来到了生产第一线。他一上任就主笔设计建成了一座长105米的明焰素烧隧道窑。在没计中,他巧妙他运用了一些新技术,大大降低了能耗,使当时每10克素烧产品的能耗由4000大卡下降为2071大卡,年节油量达1238吨。老郑因此炳度被省轻工厅和市政府授予“节能先进工作者”的称号。
  24个寒暑春秋过去了。经老郑设计建成使用的各种窑炉,已达35座。它们是各企业的主要生产设备,为国家创造着财富。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小燕
责任者
郑维松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石湾建国陶瓷厂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