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传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12193
颗粒名称: 《兰亭集序》传奇
分类号: J292.3
摘要: 这段文本讲述了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集序》的历史背景和传承过程,以及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对这幅作品的渴望和萧翼的计划。
关键词: 王羲之 《兰亭集序》 书法作品

内容

公元353年的三月三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王羲之与好友谢安、孙绰、郄昙及儿子涣之、献之等四十一人,宴集在会稽(今绍兴)兰渚山下的兰亭,作修禊赏乐之会。
  众人依次排坐在一条清流激湍之旁,观赏着远处的崇山峻岭和近处的茂林修竹,一边做着曲水流觞的游戏,一边吟诗饮酒,心情格外舒畅。酒至半酣,谢安举杯起立说:“今日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不可不作文以记录。我提议,请逸少兄劳之,如何?”众人听了,无不拍手赞同。这时,王羲之己有些酩酊。他在亭中青石桌上铺平蚕茧纸,略一思索,便挥毫疾书,一气写就了一篇三百二十四字的《兰亭集序》。众人争相视之,但见全篇笔法奔放,字势雄逸、既是一篇文词优美的散文,又是一篇盖世无双的书法杰作,禁不住交口称赞道:“神品!神品!”
  回到家后,王羲之醉意全消。他重看自己所写的《兰亭集序》,只见笔势飘若浮云,矫似惊龙,那二十个“之”字竟无一个写法相同的,心中不禁感到十分诧异。他急忙坐在几案前,提笔又将《兰亭集序》反复写了多遍,但却没有一篇能达到先前水平的。羲之瞧着眼前的十来篇《兰亭集序》不无感慨地自语道:“想不到醒时反不及酕醄时。”
  从此,王羲之对原作《兰亭集序》甚为喜爱,决意把它作为珍宝传给后世子孙。
  公元361年,王羲之身染重疾。一天,他拉着儿子徽之的手,断断续续地说:“徽儿,我一生中最得意之作乃是《兰亭集序》。我现危在旦夕,今特把它传授给你,望你好好珍之,世代相传下去。”
  徽之小心翼翼地从书架上取下《兰亭集序》,双手捧至父亲床前,曲膝跪下道:“父亲大人,孩儿一定牢记您的嘱咐,象爱惜生命一样地珍爱它。”羲之含笑微微地点了点头,便与世长辞了。
  转眼间,到了唐朝初年,《兰亭集序》传至羲之七世孙智永的手里。因为智永削发为僧,没有后代,临终前便把《兰亭集序》传给了弟子辩才
  辩才是个很有学问的和尚,酷爱书画。他从师父手里接到《兰亭集序》后,爱不释手,奉为至宝。为了保险起见,他将《兰亭集序》用黄缎包裹好,藏在永欣寺内自己寝室的屋梁上。
  辩才拥有《兰亭集序》真迹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传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耳朵里。唐太宗亦极爱羲之书法,梦寐以求得到《兰亭集序》。他听说该帖就在辩才手里,便多次派人前去索要。而辩才推说《兰亭集序》巳经遗失,始终不肯拿出。
  唐太宗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若强行逼要吧?一不知《兰亭集序》究竟藏于何处;二也太失民心。就此作罢吧?岂不失之交臂!于是,太宗把监察御史萧翼召至后宫,命他一定要在一个月内把《兰亭集序》弄到手。萧翼沉吟片刻,躬身道:“陛下,此事不可操之过急,容臣缓而图之。否则,将会欲速不达。”唐太宗听了萧翼的一番话,觉得也有道理,点点头说:“好吧,但越快越好。”
  十几天后,兰渚山下的永欣寺内来了一个书生。他一会儿仔细端详慈祥肃穆的佛像,一会儿浏览线条流畅的壁画,一会儿又审度工艺精致的雕梁画栋,并时时摇头晃脑地自吟几句诗词。(上)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王达人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