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在紫芽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11734
颗粒名称: 春在紫芽尖
分类号: S571.1
摘要: 本文记述了以清明节时西樵山的景色为背景,介绍了西樵山上生产的云雾茶。云雾茶是由终年生长在云雾缭绕的高山之巅的茶树制成的,被称为岭南茶中的佳品。文章描述了采茶的过程以及云雾茶的加工和泡茶方法,强调了云雾茶的独特风味和美妙体验。
关键词: 顺德县 采茶 茶树

内容

多情最是清明节,西樵山里乍雨还晴,雾气灰濛,丝丝缕缕,变幻不迭,给人一种充满神秘的生之灵气的诱惑。雾在飘浮,山在移动,住在山里的人,只要用手稍一搓揉,掌中便会滴出水来。
  水雾季节,正是山里采茶的好天时。
  提起茶,精于茶道的人,自然会想到西湖龙井、洞庭碧螺、君山银针、黄山云雾、武夷铁观音、云南普洱以及祁红、滇红之类。这些茶,大部分生长在秦岭以南和南岭以北。是封建皇帝饮用的「贡茶」和「御茶」,岭南茶最早播名的,当推西樵山产的云雾茶了
  云雾茶,又叫苦登茶,原产安徽黄山,因终年生长在云雾缭绕的高山之巅,饱吮充分的水雾而得名。这种茶,不同一般低矮的茶,它是一种多年生的乔木,高达四、五米,老咔狭长似枇杷叶,颜色乌绿油亮,株型望之似刺桐丛桂,丰茂苍郁。每年清明前后,大地回暖,细雨润物,茶枝便发芽爆青,一阵细雨爆一潮春芽,一片阳光发一层新翠。嫩芽呈紫色,因此又叫紫芽茶。
  西樵山上栽种的云雾茶,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传说,这茶种是晚唐安徽诗人曹松从浙江顾诸山带到山上来的,还教山民植茶制茶之法,从此茶田层叠,茶歌不绝。曹松北归后,山里人感念他的恩德,立庙纪念池,名为茶仙庙。
  山上种茶,始于唐而盛于明,以茶为业者多达万人。所产云雾茶,号称「东粤第一」,明顺德诗人刘士奇有咏西樵山云雾茶诗云:「辛夷帘下忆卢同,封寄情深谏议通。乍阅百团浑似月,不须七碗便乘风。云铛屡挹闻香冽,松籁旋听觉虑空。向道蒙山武夷胜,岂如樵涧摘春丛。」认为樵茶比蒙茶和武夷茶还胜一筹。山下官山圩曾经是樵茶的集散地,现在还有一条古老的茶行街。
  经过长期的战乱,西樵山上的植茶业逐渐衰落了,剩下云雾茶约百余株,与村为邻,零散分布于各个山头,以山上碧云和寺边两村株植最密,株龄最长。
  清明鸟唱,清明茶香,山上农场采茶组的姑娘们于是手提篮子,趁天刚亮时,嘘云拨雾,登上树桠或高举竹权,向绿叶中探出的如雀儿嘴一样的尖尖的?芽掐去,采下约三、四片叶的嫩远,叫四心芽。弯的芽子不采,虫爬过的也不行。若是植株较嫩的低矮的茶畦,可在畦行里伸手采摘,放进背后的茶筐里,一边采茶,一边唱起歌来。清明前后采的叫春茶,谷雨时采的叫谷茶,夏日采的叫横枝茶,白露时节采的叫露茶,当中以春茶味香浓郁为贵。明高明诗人区怀年有咏西樵《采茶女郎行》云:「小姑青丝初复肩,阿姐勒帛横胸前。秃襟细宁薄如雾,芳春调笑茶畦边。畦树荫疏风日暖,江天雨过黄芽短。纤手盈盈折露梢,倾筐只觉含情远,溪桥草色绿参差,赢得行人问路歧。娇嗔不语潮红晕,无限春愁两颊知。」把当时采茶姑娘的情态描写得细致入微。
  采回紫芽后,便进入茶叶加工的工序了,由有经验的师傅炒制。从刹青。头锅、一一锅,经过许多环节,一一靠手工操作。揉茶过去用布袋,现在改用揉;茶机,快捷多了,但仍以手工制作为上品。
  云雾茶的泡法很有学问:一个盛半磅水的茶壶:只需放进一个嫩茶代元即可,多放反而味过苦涩。我曾经看过山里人作泡茶的表演:一煲滚开的泉水。从火炉上提起来,冲进壶巾,茶远便上浮起来。照例,第一次冲下的那半壶水是要倒去的。马上冲第二壶,迅即把壶盖严严盖上,焖一两分钟,然后轻轻揭开盖子,只见壶里有一股白气升起,似云似雾,同时熏出兰花的气味,经久不散。细看壶中,茶色淡绿,壶底横卧一条四体舒展的嫩茶?,似一朵墨绿色的兰花,诱人极了!
  好茶最宜细细品尝,呷一口,便领会到山里的风骨和山里的盛情。茶里揉进了古老的纯朴和现代人的享受。浅尝,开始有一点淡淡的苦涩,使人回味;接着,口腔里便涌出丝丝缕缕的甘冽,含着一股沁心的凉意,醒人神思,亮人双目。我想,这莫不是山川的灵气和云雾的精髓以及栽茶者的美的感情滋育了它?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关祥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顺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