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遇“老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10462
颗粒名称: 西南遇“老广”
分类号: F014.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广东人经营的“广州超群”发廊在西双版纳州府允景洪,提供新潮发式,很受当地人欢迎,每月纯利九百至一千元左右。余老板在昆明开设“广东酒楼”,提供广东茶点,虽然早市生意淡,但四季如春的气候和旅游业的增长使他的生意逐渐好转。他表示虽然远离家乡,但为了创业和生活,一年也难得回家一次。
关键词: 广东 商品经济 发廊

内容

近几年,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区,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以至外省浩浩荡荡的“南下大军”源源涌入。同样,一些有眼光,敢冒风险的广东人也纷纷“渗透”到外地开拓经营。在西南边陲的西双版纳和云南省会昆明我们就碰到过在当地创业的“老广”。
  为傣族人赶“新潮”的兄弟俩
  在西双版纳州府允景洪,有许多装修考究,服务周全的时髦发廊,名叫“欢欢”、“丽斯”或“嘉宝”等等,均由广东人经营。出门快有一个月了,想趁回家之前美容一番。于是,我来到一间叫“广州超群”的发廊。步入发廊,一个二十岁模样的年青人刚刚替客人理完发。我观察了一下,发廊四周贴满了各种发式美人头,设备比较简陋。店主招呼我坐下,我主动用广州话与他攀谈,出乎意料,他却用很不纯正广州话与我交谈。打听之下,他原来是湛江人,我们虽同为老广,也只好用普通话“统一”我们的语言。我饶有兴趣地问起有关发廊的事,他用流畅的普通话告诉我:他们兄弟二人原在湛江市开发廊,由于多家经营竞争,生意不太景气。去年初,他们得知,西双版纳近年成为国内的旅游热点,在外地美发潮流的冲击下,西双版纳的傣族人也兴起“美发”热,但当地又缺乏这方面的技术和用料,就拿烫发来说,只有“热电”而不懂“冷电”。他们兄弟俩很快就决定舍近求远在西双版纳开发廊。他们借了允景洪的民族饭店七平方米的地方,花了六百元,进行改建后,办起了“广州超群”发廊。谈起生意收入时,店主象许多“老板”那样,淡然地说:“一般啦”。但根据他提供的数字可以知道,除每月租金二百元外,每月纯利九百至一千元左右,加上边远地区消费低,兄弟俩的收八还是颇丰的。由于发廊提供了比较新潮的发式,很受当地人的欢迎。甚至即将成婚的新娘、新郎也常常前来光顾。讲到这里,他的语气也添了几分自豪感,手上的剪刀好不潇洒。这时,我发现店里又来了两位当地姑娘,在等着他烫发。
  让昆明人到尝“叹茶”情趣的余老板
  余老板其实不是什么老板,只不过是昆明“广东酒楼”的楼面部长,一天早上,我们漫步在昆明街头,突然有人发现前边有一家“广东酒楼,”顿时大家食欲大动,好久没有“叹”过茶了,这一回要好好补偿。走入酒楼,只有四周的台有人,如果在广东,这时候茶楼早已“爆棚”了。我们刚坐下来,一个年青人向我们打量了一下,便知我们是广东人,他用广州话说:“你们想吃点什么,这里的点心保证合你们口味。”一位手推餐车的姑娘走过来,我们在餐车上取了叉烧包、炸鸡翼、油炸包等食物,这位被人叫作“余老板”的年青人,为我们沏上了绿茶。我环视了一周,不客气地对余老板说:
  “这里的生意这么淡,不亏了才怪呢!”余老板对我们说:“现在早市比开张初时稍好了。”原来,早上“叹”茶是广东人的饮食习惯,昆明人可没有这个习惯。余老板向我们说了一个笑话,他曾请一个有业务来往的昆明人到酒楼饮茶,谁知这个昆明人扫兴地说:“饮茶有什么意思,没有东西吃。”经余老板解释以后。这个昆明人勉强到酒楼饮茶。但当他真正领略到广东“叹”茶的情调时,大加赞赏,以后常常带朋友来。现在许多昆明人都来这里“学饮茶”。我们开玩笑对余老板说:“你真是教饮茶先生了”。于是,他又自信地说:“我们看准昆明这个地方,这里四季如春,是有名的春城,又是著名的会议城,来这里旅游的广东人、港澳同胞在渐渐增多。前几天,香港就来了一个旅游团,四十多人在我们的酒楼食住了三天。”话锋一转,他又说:“别看我们挣的钱多,可我们不象你们生活得舒服,一个人离开了湛江,独自闯荡江湖,一年也难得回家一次。”话语间充满感慨。我们打从心里敬佩他的商业眼光和创业精神。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黄奔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广东省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