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记者大间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10032
颗粒名称: 名记者大间谍
分类号: D526
摘要: 1988年5月上旬,76岁的英国间谍哈洛德·费尔比在莫斯科去世,他曾是二战和冷战时期 苏联间谍。费尔比通过在英、美、苏情报机关之间活动,对苏联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曾担任剑桥社会党财务主任、《泰晤士报》特派员,参与了西班牙内战的报道,后进入英国秘密情报处并成为反间谍组织首长。然而,他最终受到怀疑并被迫辞去情报处工作。从此,他以记者和评论员的身份继续活动,直到最后在苏联获得政治庇护。费尔比的故事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在文学、电影、传记等方面成为热门题材。
关键词: 哈洛德·费尔比 间谍 英国

内容

1988年5月上旬,一个76岁的英国老人,在莫斯科悄然死去。国际新闻界对于他的死亡,只有极其简略的报道。
  对于这个二三十年前翻雨覆雨,名噪一时的国际大间谍,世人已经淡忘了。很少有人想到,在二次大战时期以及在战后的冷战期间,他以“双面人”的面貌,周旋在英、美、苏的情报机关之间,成了无法估计的损失;对于苏联的巩固和发展,有过重大贡献。
  此人就是哈洛德·费尔比。
  1912年1月1日,费尔比生于印度的阿姆巴拉。他的父亲哈利·费尔比,是英国派驻印度的官员,在当时的英国外交圈里,是一个知名人物。
  费尔比于1929年进入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年仅17岁。1932年初,费尔比成为剑桥社会党的财务主任。
  1933年6月间,费尔比离开剑桥,被苏联的情报组织吸收,开始建立了工作关系。随即潜往奥地利首都维也纳。
  1934年,费尔比回到英国,参加了“英德学会”,拿了希特勒的津贴,办了一份亲希特勒的杂志。在英德关系紧张万分的时刻,他活跃于英伦一些亲德的团体里,并多次到柏林和希特勒最亲信的头脑如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宣传部长戈培尔等会晤。这当儿,英国和德国的动向,是苏联最关切的事。费尔比以极左派的伪装掩饰他替苏联搜集情报。
  1937年2月,他由苏联秘密指派到达西班牙。当时由苏联支持的左派“共和军”和德意支持的佛朗哥派之间。爆发了内战。
  费尔比随着佛朗哥的军队报道战况,不久,就被伦敦《泰晤士报》聘为特派员;《泰晤士报》当时是英国最权威的报纸,也是英语世界里最有影响力的报纸。
  他的报道和分析,相当出色,1938年曾获得西班牙红十字军功勋章,由佛朗哥亲自颁授。
  1940年,德军横扫欧洲大陆,英军失利,临危受命的丘吉尔,号召英国军民要以“血、汗、泪”来保卫祖国。
  费尔比随军回英,就在这时被征召加入了“秘密情报处”,他被分配在D组工作。组长伯吉斯是他剑桥的好友,那人后来也投靠了莫斯科。费尔比由新闻记者而渗透到情报组织,是苏联方面长期筹划的谋略之一;中间穿针引线,促成其事的,则是伯吉斯。
  1941年,他被调回情报处第五组,主管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英国情报工作,也就是西班牙和葡萄牙。
  1942年,美国的战略情报处(中央情报局的前身),派遣一个代表团到英国,与英方的情报单位密取联系。
  英国成立了一个反间谍组织,费尔比的责任区由原将的西、葡两国扩大到北非和意大利。
  1945年春季,二次大战将近尾声,西方国家与苏联在政治,军事各方面的冲突磨擦日益明显,英国政府确认苏联将是“新的假想敌”,因此在情报处之下成立第九组,任务是反共、反苏的反间谍工作。费尔比运用复杂关系,排挤了好几名老资格人物坐上了这个新机构的第一把交椅。
  负责英国反共情报最机密组织的首长,竟是莫斯科长期培养的大间谍,后果之严重,不言而喻。
  1947年,费尔比外放到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担任情报处的站长,公开的身分是英国驻土大使馆的一等秘书。伊斯坦布尔是各路人员活跃的世界情报战场之一。
  1949年,他出任情报处驻华盛顿的代表,也就是英国情报仇构与美国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经常联系的最高官员。英美两国关系的密切,超过其他友邦,所以他也能参加两国“特别政策委员会”,俨然成为两国情报工作决策者之一。
  1950年。费尔比的密友和以前的上司伯吉斯,也被调到华盛顿,以驻美大使馆二等秘书名义,干的仍是情报工作。
  费尔比的另一名剑桥好友麦克莱恩,以情报人员身分进入外交界,在二次大战末期,在华盛顿的英国驻美大使馆服务,得以参加英美两国原子能联合政策委员会,并且担任英方的联络秘书。
  在那一段时期,美英仍独占原子弹的秘密。苏联后来能急起直追,力图在原子武器发展上同美英共享这一秘密。
  1951年,由于英方的警惕,也由于苏联方面有叛逃人员提供线索,麦克莱恩面临被捕受审的命运。这时麦克莱恩已经回到英国外交部供职,虽然法网步步收紧,他自己却并不知晓。
  费尔比在华盛顿先得到了风声,但他不敢用电报电话通风报信,于是利用职权,安排伯吉斯紧急成行,赶回伦敦。结果麦克莱恩便在被捕前一刹那,潜逃无踪,伯吉斯也和他相偕而行。不久便发现,这两个人都辗转逃到了莫斯科。
  这是当时耸人听闻的国际大间谍案。英国新闻界报道时留下一句名言:“鸟儿都飞了。”民意舆情,一时哗然。鸟儿并没有都飞掉,因为还有一个“第三人”。英国政府全力追查泄秘的经过。新闻界也穷追不舍,到处挖根。箭头所指,都指向费尔比。
  费尔比被召返回英国,接受调查;此人狡猾万分,手段干净,他曾很自负地说:“新闻记者虽然可以捕风捉影,无孔不入,但是法庭要办我,却又要凭证据。他们找不到我任何证据。”
  不过,经过这一番风波,费尔比既然嫌疑重大,被迫自动辞去情报处的工作。
  1955年,社会上对“第三人”的诘责仍多,当时的首相麦克米伦,不得不在议会中声明,说费尔比这个人“并没有背叛英国的利益”。首相一言九鼎,暂释群疑。费尔比便仍以“清白”的面貌,继续扮演着“双面人”的角色。
  1956年,费尔比在英国名声败坏,难以立足,转移到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公开的身分是《观察家》和《经济学家》的特派员。费尔比现那几年间似乎是销声匿迹,实际上仍在两面拿钱——偶尔仍向英国情报处提供“服务”,和苏联人的联系也从未中断过。
  在贝鲁特过了好几年,费尔比又回到了伦敦,却发现他的案子并没有了结,而且还有被捕的危险,于是又潜往贝鲁特。1963年1月23日,他悄然出走。过了不久,苏联政府宣布他已到达莫斯科,而且获得了苏联的政治庇护。
  此后,据说他不但归化了苏联,而且成为苏联国家安全部的将级军官。近25年来,定居莫斯科,乡间也有别墅,享受着高级官僚待遇,直到最近去世。
  费尔比事件曾使英美朝野为之震惊,也是西方国家和苏联情报战中最严重的一次挫折。英国新闻界对此案的报道、评论,以及后来以他为题材写成的小说、传记、电影、戏剧,曾形成一片热潮。英国公众始终无法理解,这样的人物怎会做出叛国的事来?
  所有和费尔比打过交道的人,都说他谈吐优雅,风度翩翩,工作勤奋,“而且从来不显露半点儿紧张”。
  由费尔比自己透露出来的,象瓦尔柯克案,可以使人了解一个暗中为敌人工作的间谍是多么可怕。
  瓦尔柯克是苏联派驻在伊斯坦布尔总领事馆的一名副领事,真正的身分是秘密警察组织驻土耳其的代表。此人于19458月底,分头和英美两国的领事馆人员接头。他提出了机密资料来证明他的身份他说,他知道在英国重要的苏联间谍的真实姓名,“有两个在外交部,有一个是伦敦反间谍组织的首脑”。这个机密资料经由外交通讯的途径传回伦敦。结果这个案子竟然落到了费尔比的手上。
  费尔比运用职权,自请前往伊斯坦布尔亲自处理。他找出种种借口,故意拖延时间,暗中把消息告诉了苏方。几天之后,瓦尔柯克还在迟迟等候英方回音的时候,已被苏联人员押解回国。费尔比处理此事,可谓天衣无缝,谁也没有怀疑到他就是那三个间谍中的一人,这一手,保住了自己,也为苏联建了大功,至于瓦尔柯克的生死如何,从此再也没有消息。
  美国情报界首脑艾伦·杜勒斯,是国务卿杜勒斯的弟弟。二次大战期间,他以战略情报处驻欧代表的身分,纵横欧陆,神出鬼没,美国于战后成立中央情报局,杜勒斯出任局长为时最长。对费尔比这个人的评价,杜勒斯说,“他是苏联历来最好的间谍”。也是“20世纪最可怕的间谍”。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哈洛德·费尔比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