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民话今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07389
颗粒名称: 胥民话今昔
分类号: D632.2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佛山市的胥民(水上居民)从古至今一直以船为家,从事运输和渔业。在解放前,他们生活拮据,受到压迫。然而,改革开放以来,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通过采访水运公司的老职工黄牛仔,展示了胥民的历史和现状。黄牛仔的祖辈是水上居民,他们长期生活在贫困中,只能依靠力气维持生计。到了解放后,黄牛仔成为轮机驾驶员,但依然无法摆脱贫困。然而,在改革开放后,水运业发展迅速,黄牛仔的家庭收入大幅增加,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最近,市政府兴建了500套住房来解决住房困难,黄牛仔一家也得到了分房通知。黄牛仔感慨万分,表示自己已经不再缺乏任何东西,唯一所缺的就是报恩之心。
关键词: 渔业 佛山市 胥民

内容

我市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境内河网交错。自古以来,这里有成千上万的水上居民世代以船为家,从事运输业和渔业。解放前,这些“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胥民,受到“三座大山”的压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解放后,他们翻了身,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生活有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如今,他们的实际生活如何?最近记者特进行了一次采访。
  在城区同华路新村的西班牙式住宅大楼里,我叩开了市水运公司老职工黄牛仔的家门。走进宽敞的客厅,但闻乐声悠扬。白发苍苍的黄牛仔,正惬意地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寒暄之后,我问起水上人家的今昔。老黄说:“过去有句俗语:世上行当有三苦,撑船、打铁、耕田佬!”接着,他便说起自己的身世来。
  老黄祖辈都是“水上飘”。行船摆渡要起三更做半夜,父母没空照顾孩子,又怕掉到河里淹死,只好用绳把他们拴起来,故民间流传:“寒天撑夜渡,出世无父母”的说法。过去行船全靠苦力,老黄出世时,父母给他取名叫黄牛仔,是希望他长大后力大如牛。老黄长大后,果然是身强力壮,成了行船摆渡的好里手。但是,他们一家始终无法摆脱“水上飘”的贫困日子。
  好容易熬到解放,老黄成了市水运公司数一数二的轮机驾驶员。他念念不忘祖辈许下的愿,盼望着上岸定居那一天。可是,三中全会前,水上运输吃的是“大锅饭”,老黄一家6口月收入才92元,哪有钱建房?直到70年代末,老黄才在公司的帮助下,于岸边搭了1间15平方的简易房,算是实现了上岸的夙愿。
  三中全会后,水运公司打破了“大锅饭”,生产力大发展,运输工具全部换上钢船,实现了机械化运输。老黄也当上了工程船的船长,还当选市人大代表。孩子们读完了中学、中专,有的当上司机,有的做机关干部,全家月收入达800多元。水上居民的政治地位、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都改变了。今年1月,市政府为城区住房困难户兴建的500套住宅竣工了,老黄和水运公司的14户住房困难户全部接到了分房通知。
  谈到这里,老黄笑逐颜开,说:“我拿着公司领导送来的钥匙,打开房门一看,简直有点飘飘然了。这套上百平方的房间,有1厅3房,还有阳台、厨房、浴室、洗手间,配套齐全。这不是做梦吧?直到除夕,我们全家搬进新居吃团年饭后,我才相信这是现实。”
  望着满面春风的黄牛仔,我问:“现在您还缺什么呢?”
  “不缺了。这彩电、冰箱、音响、洗衣机、家具全是搬家时买的,人家有的我们都有了,全托党的福。如果要说还缺点什么,就缺报恩了!”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梁海坤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