顷一生心血 留四海精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06200
颗粒名称: 顷一生心血 留四海精灯
其他题名: 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吴球
分类号: K825.72
摘要: 这篇文章采访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吴球,介绍了他在佛山灯式艺术领域的贡献和创作成就。文章提到吴球创造了众多秋色灯的新款式,展示了他的创新精神和艺术才华。
关键词: 吴球 美术大师 秋色灯

内容

佛山灯式在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中可称得上一枝独秀,尤其是秋色灯,更是国内乃至世上绝无仅有,稻草灯、瓜子灯、鱼鳞灯、豆子灯……千奇百态,精工巧作,每每令中外观赏者叹为观止。吴球,就是这朵奇葩的创造者。
  近年来,东南亚地区及港澳对佛山灯式刮目相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称赞它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精品,多次邀请吴球等艺人制作灯式及前往办灯展。
  我市历次的秋色赛会活动,都少不了吴球的作品,即将在今年十月举办的龙年秋色盛会,他又被聘为艺术顾问。
  吴球的创作实践及贡献,大可在佛山灯式发展史上留下灿烂的一笔。他在民间艺术社度过了30个春秋,对艺术的专注感情以及岁月的磨炼,使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今年4月,国务院轻工部为表彰一批对发展我国工艺美术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艺人,经评审委员会审定,首次授予62位艺人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光荣称号,吴球榜上有名,且是灯式类中唯一的一位大师。
  仅有高小学历的吴球何以在如此辉煌的艺术殿堂里获得了一席之地?
  在吴球的记忆里,他家从阿爷那代起就以做灯为生了,他们兄弟姐妹几个从小就要做手工活儿,帮补家庭获取微薄的收入。吴球在家庭的熏陶下,开始对灯式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父亲的指导下刻苦练功,经常在酒埕上练写字,写了又擦,擦了又写,为的是日后能在灯笼上写一手漂亮的大字。除了从父学艺,对吴球以后的创作产生较大影响的,就是邻居几位擅长美术扎作的师傅的指导了,十三四岁的吴球一点也不贪玩,每有空闲,总喜欢到邻居家帮大人们做些纸朴工艺品,揣摸着学会了做一些象生的东西。有一天,他心里忽然萌生了一个大胆的计划,他先是拿一件竹纱衫去当铺当了几毛钱作本钱,买来马粪纸、蜡光纸等材料,然后做成象生品,偷偷卖了,用赚得的钱又将竹纱衫赎回来。这个计划终于被父母发现。然而他们非但没责备他,反而帮他一起做。
  吴球在学年时期就已经表现出他的手工艺天赋。上手工课时,他的兴趣最大。有一次,他用竹和明纱制作了一只鹅蛋宝盖灯,老师对吴球奇特的构思和精巧的手艺称赞不已,竟给他打了600分(其时实行的是百分制),这便是吴球的处女作。得到鼓舞的吴球,从此更加对灯式艺术着迷了。
  然而,真正能够天天沉浸于自己所钟情的灯式艺术之中的,还是在他踏入不惑之年以后,即解放以后。1958年,吴球进入市民间艺术社,优越的创作条件加上孜孜不倦的追求,使他的艺术构思与制作的水平人大地提高,他常常把发展古老艺术作为创作基点,不断地推陈出新。最初创制的灯芯灯,把灯芯打成辫子,用细铜丝连于灯架上。这种做法图案变化少,艺术性不高,且不耐用,一两个晚上就给用坏了。吴球摸索着用粘砌的工艺,成功地克服了灯芯质脆的弱点,且使图案丰富。若放在橱窗内展览,可保持十年的时间。过去的鱼鳞灯把鱼鳞剪成梅花形状,涂印花芯,系以细铜丝,扎在灯架上,艺术较为单调,经吴球的改革,用剪彩套砌,使鱼鳞平直牢固有利于设计,图案亦更加丰富,聚光较好,亮灯时显示了鱼鳞似雪花状的天然图纹,玲珑剔透。
  在接受传统的基础上,吴球创新了一批秋色灯:刨柴灯、稻草灯、食豆灯、灯芯灯、鱼鳞灯、针刺灯、蛋壳灯等。其作品曾选送到美国、法国、意大利、日本、斯里兰卡、新西兰、东南亚、墨西哥、联邦德国、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展览和销售。1956年参加市举办的秋色剪纸盆栽观赏会,其蛋壳组灯获得二等奖;1959年参加省工艺美术评比,其四方走马灯获一等奖、剪纸龙风灯获优秀作品奖;入选全国工艺美术展览的作品有1973年度的“针刺秋色灯”、“刨柴秋色灯”、“灯芯秋色灯”1978年度的“稻草秋色灯”、f大型彩走马灯”、“四方走马灯”、“八角彩灯”、“四角彩灯”;1987年度的“瓜子秋色灯”、“鱼乐走马灯”。此外,他从1980年至1987年,年年参加市工艺学会的评比,年年有作品获奖。
  谈到由他首创的秋色灯的独特之处,吴球兴致勃勃地拿出正在创作的刨柴灯给记者看,边看边指指点点,介绍那些连环金钱图案是如何砌出来的,刨柴皮如何卷成了一朵花……他说,秋色灯多以奇特的材料做成,它们往往被人认为是些无用之物,如瓜子、稻草、灯芯、刨柴、竹枝等,经过艺术的拼凑,却可以做成十分高贵的工艺灯。比如,金鱼缸针刺灯,成本不过一元,西德客人却以三百元的价钱买了去。“化腐朽为神奇,便是秋色灯的魅力所在。”
  象吴球这样有贡献的人,按理说在生活上不该有什么大的难处了。然而,吴球几次欲言又止,最后还是鼓起勇气向记者诉说了他的住房困难。他说,六年前,单位分给他50平方米的套间,这在当时是很照顾他的了。但现在由于儿子结婚,人口增至六人,老俩口只住在七平方米的储藏室里,甚感逼窄,希望能调给一间较宽敞一点的住房。但据单位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个希望很是渺茫,所以当省轻工部及省工艺公司分别写信给他,询问获得大师称号的艺人一次调资是否落实,生活等方面还存在什么问题时,他不得不将住房的情况向上反映了。记者在文章末尾提上这么一笔,希望有关部门给予解决。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戴晓军
责任者
吴球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