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毁白菜的风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04943
颗粒名称: 销毁白菜的风波
分类号: F326.13
摘要: 本文提到了《中国青年报》关于长沙市白菜倒掉事件的报道以及读者对此事的不同观点。读者质疑为什么不能将白菜发放给居民或用于救济灾民,同时认为政府的行为类似于资本主义的浪费。文章进一步讨论了现代社会中生产与需求的矛盾,蔬菜经营应如何调节,种菜风险如何分担,以及政府在面对市场振荡时如何平衡价值规律与政治考虑等问题。
关键词: 白菜 长沙市 价值规律

内容

“资本家把牛奶倒进污水沟,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竟也把白菜倒进池塘!”这是众多读者“未敢苟同”《中国青年报》5月18日《长沙按价值规律平息“白菜风波”》的普遍观点。
  事情经过如下:今年长沙白菜特大丰收,市场爆满,于是菜价大跌,菜店拒收,菜农请愿。百般无奈,4月23日长沙市政府拿出11万元收购白菜,就地销毁,约有200万公斤白菜倒入池塘。
  有的读者问,我们为什么不能把这些白菜发给居民,使居民能体会政府的关怀?为什么不能把白菜用来救济灾民?把白菜倒进池塘与资本主义有什么不同?有的读者提出,白菜就地销毁,这实质上是生产相对过剩的一种表现。这种相对的生产过剩状况在资本主义社会出现是不足为怪的。然而,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出现生产相对过剩状况是偶发的,还是不可抑制的?生产相对过剩会不会导致经济危机?对生产相对过剩产品销毁是最佳方法吗?希望报刊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回答商品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问题。还有的读者认为,长沙市所谓白菜风波,是市政府及主管业务部门不顾市场需求闭门造车订计划造成的恶果。市政府的领导还振振有辞:保护菜农积极性。难道用十多万元的人民血汗来买这样的“积极性”值得吗?真不知道长沙市的领导是按哪家的“经济规律”办事。说穿了他们是利用人民的血汗钱,来收买莱农的心,掩盖自己工作的失误,保住自己的乌纱帽。
  《中国青年报》编者认为,“白菜风波”可引出如下一些问题:
   一、现代社会,不论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制度,生产与需求总是有矛盾的,总有一部分产品的价值得不到实现,必然有社会损耗。
  具体到白菜这种难以保存和加工的时鲜产品产大于销时,运进城是扔,当地销毁也是扔,而后者显然比前者减少社会损耗。难道就因为资本家倒过牛奶,社会主义国家就不能采取这种更经济的方式吗?为什么结果一样(扔掉白菜),只为不同的方式而大感疑惑?
  二、许多读者认为蔬菜经营应随行就市,由价值规律自发调节。但遗憾的是眼下白菜生产是政府硬性规定,而不是菜农依据市场自主决定的。这样,行政决定生产,却要市场决定销售,行得通吗?
  从另一方面看,现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单纯依靠价值规律调节经济。我国前些年生猪产大于销,于是卖猪难,后来又导致买肉凭票。如果当时拿出一部分钱买下,即便无法利用而销毁,也比其后国家调拨大量粮食(人们说猪也吃上了商晶粮)费用低,也比挫伤农民积极性从而导致长期大范围猪肉供需失衡合算。而长沙这样100余万人口的大城市,蔬菜供应单靠价值规律能够调节吗?政府如何既承认价值规律又努力减少其振荡的副作用?
  三、种菜风险很大。当价贱伤农时,这个风险和亏损只应由政府承担?如何建立一种政府和生产者共同承担风险的机制?
  四、长沙市政府规定的菜田面积是打了保险系数的,这很大程度是出于政治考虑。如果把这点丟掉,纯按价值规律办事,消费者肯接受这振荡之苦吗?应有什么样的心理准备?
  目前,《中国青年报》正就上述问题展开讨论。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青文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长沙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