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摄影事业的发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04336
颗粒名称: 我国摄影事业的发轫
分类号: J409
摘要: 本文介绍摄影拍照在中国的发展历史较短,仅有一百多年。邹伯奇的研究和著述开启了中国近代摄影事业的先河,但中国摄影事业的发展更多地还是受到西方的影响。
关键词: 佛山市 摄影事业 照相馆

内容

摄影拍照,已经成为现代人社会交际、艺术欣赏、生活纪念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项目。但它在中国的发轫,却不过是近一百多年的事。 1884年,清代科学家、南海人邹伯奇,著成《格术补》一书,对各种透镜、望远镜、显微镜等光学仪器的基本知识作了阐述,并亲手制成一架摄影机。后来,他还写了《摄影之器记》一书,对制作过程作了详细的纪录。他的研究和著述,开了中国近代摄影事业的先河。
  但是,中国摄影事业的发展,更多地还是受西方的影响。19世纪40年代,香港新出现了外国人开设的照相馆,摄影技术也逐步传入广州、上海等地。1863年,英国传教女医师德贞携带一部照相机到北京,这部“奇器”使中国人大为惊叹,光顾相邀者络绎不绝。德贞还把一本照相技术的专著译成中文,取名《脱影奇观》,详细介绍了摄影的原理、操作程序、器物构造和制作。刑部尚书崇实亲自为该书作序,赋诗云:“光学须从化学详,西人格物有奇方。但持一柄通明镜,大地山河无遁藏。”19世纪70年代广州、上海、福州等开放口岸先后出现了一批照相馆,照相行业在沿海城市中已初步形成。
  摄影事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移风易俗作用。原来中国人的习惯是死后才画遗像,把生前留照视为倒运之事。照相机初传入时,有的人认为它能摄入魂魄,是由洋人挖中国小孩的眼珠制成的。随着摄影事业的发展,这种禁忌和谣传逐渐被摒弃了,照相成了中国都市生活的一部分和社会生活近代化的一个标志。照片还充当了男女相亲的媒介,媒人说亲往往要带上一方的照片。葛无煦编撰的《沪游杂记》中有诗纪之:显微摄影唤真真,较胜丹青妙入神。客为探亲争购取,要凭图画选佳人。”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史述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