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四小龙”简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02651
颗粒名称: 亚洲“四小龙”简介
分类号: F427.6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台湾经济在战后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台湾当局一直在努力推动经济发展,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经济状况。
关键词: 工业经济 发展 台湾

内容

台湾
  1949年蒋氏国民党政权从我国大陆溃退到台湾岛以后,人口激增,给岛上的财政经济造成空前的压力,财政赤字严重,通货恶性膨胀,物资供需全面紧张。为了谋求生存,台湾当局以巩固和发展经济为立脚点,不断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经济政策。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台湾的国民生产总值、进出口贸易以及产业结构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目前台湾人均年收入接近4000美元,是亚洲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被西方某些经济研究部门列为新起的“中度发展”地区之一。
  台湾发展经济的主要做法有几个:
  一是以农养工,以轻养重,奠定了经济发展基础。台湾当局为了解决当时十分紧迫的温饱问题,首先从农业入手,在农村普遍实行“土地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继后,当局又采取一些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技术措施,还增加了农业固定资本投资,从而使农业生产获得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到1952年其农业生产已恢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最高水平。
  农业的发展,使农产品和农产加工品的出口日益增多,这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台湾地区的主要创汇者。这时期的台湾经济以农产品和农产加工品的出口,换取机器设备和原材料的进口,利用本地区廉价劳动力,生产更多的轻工业产品或农产加工品,出口赚取外汇,然后引进更多的设备和技术,如此循环不已,使经济逐渐发展起来。此时又适逢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繁荣的转变时期,一些工业发达国家把劳动密集型工业及其产品市场,转移给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内、外条件均有利的情况下,台湾当局确定了发展轻工业的方针,并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条例和方案。六十年代,台湾出现了一个轻纺工业大发展的局面,1964年工业品产值首次超过农产品产值,不仅已有的纺织。食品、塑胶等工业进一步扩大,而且电子、电器等消费品工业也迅速建立并发展起来。到1974年,工业的年平均增长率增至18.5%这一时期被称为台湾轻纺工业的“黄金时代”。
  从1974年开始,台湾着重发展重化工业。因为这时农业和轻纺工业的发展已为重化工业在资金、技术以及产品的销售等方面准备了一定条件,可以实现经济升级。另一方面,这时的世界市场产品竞争加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不断兴起,使台湾当局急于拿出有竞争力的新产品。此期主要发展了交通,港口、核能发电、钢铁、造船、石化等基础设施和重化工业,通过“十大建设”、“十二大建设”等计划的实施,到1984年,重工业在制造业中的比重提高到52.8%。使台湾的经济结构由以农业为主转变为以工业为主。(上)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丹阳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台湾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