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基础」注入新的活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02383
颗粒名称: 给「基础」注入新的活力
其他题名: 三水县增加农业投入纪事
分类号: F326.65
摘要: 本文介绍三水县近年来工业发展迅速,但县委、县政府仍然把农业作为重要战略地位来抓,不断加大农业投入,通过“输血”和“造血”并重的方式,推动农业的自我发展。他们重视粮食生产,示范片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鼓励农民开发山岗种果,建立蔬菜基地,不断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三水县的农业投入投到了点子上,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 三水县 农业 纪事

内容

在物价话题“热”过之后,人们转上高一个层次的思考:如何增强农业的后劲,让市场上的农副产品越来越丰富?最近,我们到三水县采访,得到比较满意的答案。
  三水县近年工业发展势头很猛,工业产值已经占了绝对的优势。然而,县委、县政府并没有把农业当作“湿湿碎”,而是坚持摆在重要战略地位上。原来,三水是广东有数的“粮仓”之一,每年上调商品粮1.42亿斤,居全省第三,人均697斤,为全省之冠。产值虽小,份量却不轻啊!况且,工业的发展,社会的稳定,都离不开农业这个基础。胸中有了全局,他们便舍得从不太宽裕的财政收入中,逐年增加农业的投入。以上一年为基数,1985年农业投入增加了33%,1986年增加了53%,1981年增加了51%;今年和去年年初安排比,又增加了66%。此外,还有许多间接的投入,那就难以用数字表达了。县氮肥厂原是亏损大户,投产后相当长时间年年要财政补贴,有人主张干脆下马算了,把资金用于发展耗电少、赚钱较多的企业上。县委、县政府从农业需要出发,宁可给补贴也把它保下来(这间厂近年已扭亏为盈)。1986年春旱,6个镇的农田张大嘴要水。为了支援抗旱,县里下决心停了部分生活照明和一些骨干企业生产用电,而这些骨干企业中,有的还是县财政的“荷包”哩!透过这些数字和事例,人们可以看到,在农业几乎成了“被遗忘的角落”的日子里,三水县如此重视农业投入,实在是太难能可贵!
  三水县增加农业投入,不是为了“输血”,而是着重增强“造血”能力。他们认为,“输血”只能助长依赖,“造血”才能促进农业的自我发展。拿粮食生产来说吧。他们认真抓了“一稳二高”,在三年内地方财政投放了500多万元搞水利建设的同时,每年投放数十万元搞“两个15%”示范片(共占稻田面积30%),其中4.8万亩是高产再高产的,4.8万亩是低产变高产的,农业部门派出技术人员驻点,指导农民在改良七壤、推广先进技术上下功夫。通过“两个15%”的示范,带动广大农民投入稳产高产农田的建设。再谈到开发性农业。三水县丘陵多,为了让荒山献宝,县里在三年内共拿出垫息贷款850万元,鼓励农民开发山岗种果,规定凡“三通”(通路、通水、通电)了的每亩补贴15元,购置电器设施,县里无偿投资70%,这样,就把农民建设果园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几年后,农业产值又将上一个新台阶。又如蔬菜生产,县里通过租赁、挂钩等多种形式,给农民一定的优惠,建立了20个、面积2万亩的蔬菜基地。这批蔬菜基地的建立,为纯农业户致富开辟了新的门路,为农村商品经济注入新的活力。这些措施令人信服地表明,三水的农业投入是投到点子上的。
  随着投入的逐年增加,三水县农业发展后劲在不断增强。由于生产结构的调整,稻田面积减少了,但1986和1987两年水稻总产仍然比上年分别增长了3.8%和4.95%,单产超历史最高水平;生猪、三鸟、塘鱼、水果、蔬菜等每年都以较大的幅度增长。随着时光的流逝,三水县的农业投入将越来越显示其巨大作用。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国芬
责任者
梁海坤
责任者
梁文启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三水县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