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村一张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01733
颗粒名称: “罗村一张皮”
其他题名: 南海皮革厂中兴记
分类号: TS58
摘要: 这篇文字讲述了南海县罗村镇皮革加工业中的南海制革厂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 南海制革厂 邓启栋 技术改革

内容

誉称“罗村一张皮”的南海县罗村镇皮革加工业,其中有一间颇有名气的皮革厂——南海制革厂。日前,笔者慕名前来采访。
  走进工厂,只见工厂办公室“门帘低矮”,貌不惊人。可走进一看,墙壁上端端正正地挂着省外贸公司于1987年奖给他们的“年创汇超百万美元”的奖状。这一巨大成绩与那质朴、古旧的办公室相比较,几乎难以令人置信。
  主持这个厂的邓启栋厂长,是一位崇高俭朴、主张实千的企业家。他有胆识.但不图虚名。这是他领导下的一班人异口同声的说法。
  南海制革厂的路子是怎样走过来的呢?邓厂长没有忘记过去。
  十年浩劫期间,小小的制革厂实难幸免。猪肉凭票供应,猪皮也要炸出油。制革厂没有货源。但是成百个职工的吃饭问题要紧,于是决定改行与佛山锁厂加工门锁零件。制革与制锁,风马牛不相及。但在那荒唐的岁月,颠倒黑白时有见闻,不足为怪。
  1974年,人民购买力很低,制锁也出现困境,产品销不出去。于是只好靠煮牛胶度日。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振奋了职工们的情绪,邓厂长更是身先士卒,到处“拉业务关系”。就凭着一批工艺巧、心术正的老工人,实行对外来料加工。从1979年到1981年这段时间,可算是这个厂的第一次中兴。
  1982年至1983年,南海制革厂又出现了第二次低潮。摆在邓厂长面前的困难一大堆,设备落后,工艺保守,产品质量低劣,在市场上没有竞争能力。这一连串的致命伤,给邓厂长带来极大的压力。
  一群爱自己的职业胜于爱自己的眼睛的中坚份子,出谋划策,协助厂长出点子。厂长深入群众,依靠群众,广泛征求了他们的意见。于是新的步子迈开了。他一面加紧与省二轻公司联系,达成联营的协议,一面探讨市场信息,一面招聘人才,三管齐下。
  邓厂长请技术员有他的绝招,就是既请“员”又请“技术”。他和一个技术员(星期天技术员)达成协议之前,邓厂长已经在厂内物色了两三位既有点技术基础,又有责任心的中、青年职工做“跟班”。这几个跟班仔巧取强记,勤学好问,掌握了技术。这样,别人请的““员”人一走,技术也带走了;他请来的“员”带跟班,跑了和尚留下庙。这便是邓厂长的独到之处。
  技术改革上马了,造出来的皮革,厚薄匀称,表面光滑,再加上染色过关,他们在1987年全省皮革类质量评比中,有两张革获得一类产品称号,一张是“铬鞣黄牛修饰鞋面革”,一张是“猪软皮鞋面革”。这两张革一投放到市场.就深受消费者的欢迎。于是订货的单位多了,出口量在同类产品中占绝对优势,居全省之首。
  这间不满百人的小厂,1988年创总产值1150万元,比上年增长21%;纯利润达118万元。
  邓厂长高瞻远瞩,在增加积累的同时,还不断扩大生产,目前一座6000平方米的新建厂房和投资540万元购进的现代化设备,已陆续投入生产。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青山
责任者
山溪
责任者
邓启栋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南海制革厂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南海县
相关地名
罗村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