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借脑袋」到用脑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01399
颗粒名称: 从「借脑袋」到用脑袋
分类号: F75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桂洲镇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提高企业干部职工的素质和能力,从"借脑袋"攻克技术难关到开始用自己的脑袋创造财富。在过去,桂洲的外向型企业依靠招聘和咨询来解决技术问题,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因为他们没有强大的技术和管理队伍。为了适应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桂洲实施了培训计划,包括企业领导人的现代化管理培训、技术人员的创新培训以及工人的技术培训。同时还通过邀请教授专家讲课、派遣人员出国考察等方式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
关键词: 桂洲镇 外向型企业 市场竞争

内容

这是一个感人的镜头:下午下班后,华灯初上时分,挟着英语、数学以至大专课本的桂洲镇企业干部职工,鱼贯进入课室听课,给本来已经相当紧凑的生活节奏,增添了更多的紧迫感。
  求知的紧迫感来自市场竟争的紧迫感。几年来,桂洲镇建成了一批技术先进,自动化程度高的外向型企业,但是,干部职工的素质却很不适应。全镇270多名外向型企业领导干部,普遍文化偏低,更缺乏现代化管理经验;近万名外向型企业职工,大多是洗脚上田不久的农民,技术素质自然谈不上。曾经有过这样一个笑话:某村办工厂代外商加工一批出口服装,由于工人不懂外文,把商标全部倒缝了,弄得哭笑不得,最后只好重新翻工。过去,他们靠招聘、咨询,借别人脑袋攻克了一些技术难关,开发了一批新产品,但毕竟不是万全之计,自己没有一支过硬的技术队伍和管理队伍,长此以往,不但对付不了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而且说不定哪一天会“翻船”。
  从1982年开始,桂洲的同志看准了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过渡这个大趋势,对外向型企业干部职工进行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多层次,一是对企业领导人进行从经验管理型向科学管理型转变的培训,二是对技术人员进行从传统保守型向开发创新型转变的培训,三是对工人进行从体力劳动型向技术生产型转变的培训。多渠道,就是请进来,走出去,镇里每年举办2至4期培训班邀请教授专家讲课,组织企业领导人学习现代化企业管理、涉外经济管理、国际金融、当代领导科学等专业知识;先后选送了216名优秀青年干部职工到大专院校进修、代培,近千名到大专院校短期对口学习;利用引进设备和资方邀请机会,组织企业领导人和技术人员430人次出国或赴港考察。此外,各个厂还组织了多形式的业余培训,如基础培训、岗位技术培训、专业培训等,在全镇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内外结合的培训网。
  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今天已在桂洲开花结果,涌现了一批懂管理、善经营的厂长、经理,以及几千有技术、巧操作的熟练工人,人们开始学会用自己的脑袋发财了。拿桂洲灯饰厂来说吧。这个厂1984年开始生产灯饰时,全厂工人没有一个达到技术员职称。经过3年以“基础培训一专业学习一职称认可”为目标的培训,目前,全厂已有153名工人达到一定专业技术水平,今年一月首批116名结业,经县科委认可,半数以上取得申报技术员或助理工程师资格。厂长彭浩良等8名厂领导干部攻读县举办的大专班,全部取得了大专文凭。注重人才培训使灯饰厂如虎添翼。几年来,他们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使产品不断迈上新台阶,去年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灯具创新评比,该厂的玻璃片壁灯荣获玉兔杯一等奖和二等奖。近年他们创新开发的金利牌10大系列300多个品种的灯饰,先后20次获部、省、市奖励。目前,该厂已成为我国有一定规模的灯饰出口基地,去年创汇近150万美元。
  桂洲的同志说,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这确是经验之谈。大批人才的成长,使桂洲外向型企业的技术队伍和管理队伍产生了质的飞跃,促进了先进科技的应用和新产品的开发,不少企业正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过渡。几年来,桂洲有24个产品荣获部、省优称号,带着桂洲的标志远涉重洋,走向世界,引起了海外的关注。前不久,几位美国、联邦德国的商人慕名到桂洲参观,对企业的严格管理和工人的熟练操作大加赞赏。我们相信,沿着这条人才培训的路子走下去,桂洲定将引来更多的客商,赢得更广阔的市场。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国芬
责任者
梁海坤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桂洲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