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别人的「脑袋」来发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00073
颗粒名称: 「借」别人的「脑袋」来发财
分类号: F427.65
摘要: 本文讲述了佛山飞轮厂在自行车行业遇到困难后,决定开拓新产品,发现共用天线电子产品的市场潜力,通过与科研单位的横向联合,共同努力开发出系列新产品,取得了良好的业绩和增长。
关键词: 佛山飞轮厂 市场 调查

内容

一段时间以来,佛山飞轮厂多挂了两个跨行业的招牌:“东迅天线公司”、“迅达视听器材公司”。我想,这不是“飞象过河吃车”了么?春节前夕,在该厂遇见厂长王奇,我便向他请教其缘由。他说:我们这是向多元化经营发展,“借”别人的“脑袋”来发财。
  原来,1984年后,飞轮配套价格低于生产成本,且自行车除名牌的以外供应日趋饱和,该厂生产任务严重不足。于是,他们决定开拓新产品。经过广泛的市场调查后,他们发现:共用天线电子产品的生产,在国内基本上是空白,多靠进口,而电子市场又大量需要,这是个难得的发财机会。遗憾的是,本厂缺乏现代电子生产技术知识。年轻的王厂长曾是华南工学院企业管理工程专业的高材生,他跟其他负责人研究后,决意跳出行业框框,走向社会,寻找合适的单位,开展横向联合。他们终于找到了中国科学院广州电子研究所、航空土业部607研究所,彼此结成了伙伴,由工厂提供基地,劳力,负责生产与经营,而两个科研单位则负责提供与培训技术力量,来个“科、工、贸结合体”。经过两年多的共同努力。终于成功地开发出共用天线100多个品种规格的系列新产品来。其中,“有35个品种从外观到内质均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去年荣获我省有关部门颁发的优质奖。仅共用天线产品,该厂人均创利达七万元。
  副厂长、工程师梁耀堂对笔者介绍说:“由于近些年来搞横向联合,引进技术,厂里工人的技术素质得到提高,因而,在飞轮生产方面也创出了新局面。”怪不得,该厂去年的产值、销值和利润均比前年增长50%以上,同时,还新建起了职工宿舍以及厂房大楼……。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杨志冰
责任者

相关机构

佛山飞轮厂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