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致富的摇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34655
颗粒名称: 农民致富的摇篮
并列题名: ——记三水大塘镇文化技术培训中心
分类号: G529
摘要: 三水大塘镇文化技术培训中心,是农民致富的摇篮。
关键词: 三水大塘镇 文化技术培训中心 农民致富摇篮

内容

三水县大塘镇文化技术培训中心,自去年三月成立以来,成为当地农民经常出入的地方。在那里,农民能学到科学种田的好经验,新技术,使他们迈上致富的道路。
  大塘镇地处北江两岸,实行生产责任制之后,农民想富,但深感致富无门。镇政府为了引导农民走科学致富之路,决定把原来作农工商总公司商场的新建三层大楼用来做文化技术培训中心。这个中心是由镇委统一领导,各部门支持合作的新型的文化活动中心。镇科协负责农科培训;妇联、团委、司法等部门开办思想、道德、法制教育讲座;经营管理办公室提供经济信息;文化站则负责办展览、图书室、墙报。主要展出与教学有关的图片资料,以及学科学。用科学的成果照片。图书室除拥有一定的农业科技图书外,还经常与县图书馆联系,及时为专业户送上急需的图书。并抄录农业科技知识与经济信息,办起街头宣传栏,收到“路过有益”的效果。
  实行改革之后,农村劳力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留在农村耕田的劳动力多数是妇女和老少两头人,劳力不足的问题固然明显,普遍缺乏现代农业的科学技术的矛盾也非常尖锐地暴露出来。两年前这里出现过这样的一件事,当时大塘镇进了一批除草醚,农纷纷购买,用过以后草果然死了,但没多久,禾也枯萎了。而在农业技术咨询站(文化技术中心的前身)买的也是除草醚,但施用后禾的长势却越长越好。究其原因,一个是卖出就算,一个是当面讲明用途和用法,使农民掌握了用药的要领。沉痛的教训使农民大大地改变了“没有文化技术知识也可以耕田”的旧观念,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潮顿时高涨起来。农民李时昌,以前包了一些鱼塘,但由于缺乏科学种养知识,死鱼现象时有发生,他参加了学习班后,掌握了专业知识,现在五十多亩鱼塘没有死鱼现象。他承包一百多亩不结果的老果园,第二年也硕果累累,每亩有五、六千斤。他感谢文化技术中心的帮助,使他由穷致富。现在感到生产越搞越有奔头。他父子俩轮流上课,学习农科知识,不断提高生产管理水平。文化技术中心已成为他们经常活动的好地方。
  文化技术中心为了使农民更好地掌握农业科学技术,他们不仅办学习班,开讲座,还采取开讨论会,参观现场,鼓励学员看书学习,实行多层次教育。并总结出课堂理论讲授与实地指导相结合;引进外地技术与认真总结本地经验相结合;正常培训与突击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方法。把科技文化知识普及工作,搞得既生动又扎实。
  开办一年多来,这个中心共举办了七十多期学习班,受教育的近五千人次。有力地推动了该镇农业生产发展。广大农民都称赞地说,文化技术培训中心办得好!它带领我们走上了致富路。
  (大塘文化站供稿)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三水县大塘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