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菲=目去意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34506
颗粒名称: 芳菲=目去意好
并列题名: ——访南海县南庄镇东村陶瓷总厂
分类号: G210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笔者专程访问南海县南庄镇东村陶瓷总厂。
关键词: 笔者 访问 陶瓷总厂

内容

闻说去秋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来我省作友好访问时,省里馈赠她的礼物中,有一件是“九里香盆景”,这个盆景的景盆便是南海县南庄镇东村陶瓷总厂所制作的新产品——“八仙宝景盆”。日前,笔者怀着极大兴趣,专程访问了这个厂。
  “我们的摇钱树”
  东村陶瓷总厂是一间拥有500余名职工、年产值800余万元的中型企业,产品除销售全国各地以外,还远销欧美、东南亚、港澳等国家和地区。但谁能想到,就在这里,六年前还是一片人迹罕至的乱坟堆!
  厂长何文垣向我们介绍说:“我们东村原是穷村,全村2300口人,人均不到半亩农田,生活难以温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发挥本地荒岗地多和紧邻陶都石湾的优势,走上了以发展陶瓷业为主的致富之路。”
  1982年,以何文垣为首的十五位青、壮年,进驻设在东村岗上的养猪场,开始了艰苦的创业。他们投资3万元,建起一条9米长的龙窑,利用300平方米见宽的猪舍作工场,生产低档花盆,年产值9万元。这就是该厂的雏型。此后,工厂不断扩大再生产,至去年底止,年产值已达到500余万元,比四年前增长了55倍。今年可望创值800余万元,明年争取突破千万元大关。该厂共生产四大类产品,其中有盆景花盆、建筑琉璃、工艺陶瓷和釉面砖。由于工厂注重信誉,产品质量上乘,深受海内外客商青睐,去年创汇200多万港元。如今,东村约有五成的劳动力在厂里就业,职工年均收入高达3000余元。为此,东村人都喜欢把工厂称作“我们的摇钱树!”
  “青出于蓝”
  步进工厂的产品陈列室,笔者刹时被琳琅满目的陈列品弄得眼花缭乱。陈列架上摆放的仿古花盆、缸类、花瓶、园林建筑陶瓷和其他工艺陶瓷,品类繁博,多姿多彩。尤其那尊陶塑关公像,塑工细腻,使人爱不释手;1.8米高的陶瓷雄狮,线条粗犷,栩栩如生。另外,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尚有巨型九龙喷泉、浮雕龙凤花瓶、美人鱼等等。
  看了陈列品,笔者不禁忙问:“这不都是名符其实的石湾陶瓷么?”“是的!”何厂长毫不含糊地回答说。原来,这个厂领班的师傅,大多是来自石湾各陶瓷厂的退休老艺人。在旧社会,这些东村人为了生计,来到石湾当陶瓷工,学得一手好技艺,成了石湾陶瓷技术队伍的精英。如今,他们不忘桑梓,愿把余热献给家乡的建设事业。据统计,至今东村仍有10%的人在石湾从事陶瓷业。何厂长接着说:“我们是继承石湾传统陶瓷艺术的,但我们不是为继承而继承,而是更加发扬光大。譬如说,2.8米高的九龙喷泉和1.8米高的陶瓷雄狮,据查石湾从未生产过,尤其是我厂特制的‘八仙宝景盆’,更是一家独有的精品”“那末,你们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笔者说。“不,应该说‘青出于蓝’才对,我们毕竟是‘老二’啊!”何厂长谦虚而又严肃地说。
  经何厂长介绍,笔者认识了陶艺新秀何养成。他擅长石湾陶塑工艺,创作了不少陶瓷艺术珍品,为企业争得巨大效益。这位造型师傅原是个“泥腿子”,洗脚上田后刻苦钻研,勤奋上进,在老艺人何榴门下学艺仅一年多,就开始了大胆的艺术创作,进步颇快。他精心设计的“八仙宝景盆”,上而的浮雕极为精彩,既融汇了大自然的色彩,又流溢着诗的风韵,使整个画面绚丽多姿,别具一格。
  目前,这个厂已计划再投资160万元,扩建建筑陶瓷分厂,生产高级大板长地砖。新厂预计明年7月投产,到时全厂的年产值将会比现在翻一番多。
  天竺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天竺
责任者
何文垣
相关人物
陈列架
相关人物
何榴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陶瓷总厂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