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蟋蟀市场探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32865
颗粒名称: 上海蟋蟀市场探访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7年10月14日,佛山报社刊登的笔者对上海蟋蟀市场的探访。
关键词: 蟋蟀 市场 上海市

内容

早在我国唐代,民间养玩蟋蟀之风就已盛行。多少年来,朝野内外养玩此虫的规模一直令人叹为观止。为了适应对此虫有兴趣者的需要,上海市第一个蟋蟀集市——浏河路蟋蟀市场于去年开张。我们看到,那里的个体户摊主都有营业执照,并按规定交纳摊位费,由于市场管理得当,秩序良好,慕名而来者川流不息。今年8、 9月间,平均每天成交额在1万元左右。美国和日本的代表团也曾兴致勃勃地来此拍摄了录像。
  黄昏时分,我们来到海伦路农贸市场,熙熙攘攘的集市已趋冷落,但在市场一隅还有10来个人正在窃窃私语。原来,其中一个胖子手里有1条“淡色迷”黄虫,开价50元,一个男青年只肯出30元。此时,一个市场管理员走近,两人便成了“哑巴”。待他离去,又是一番讨价还价,据悉,诸如此类的“场外”黑市交易,在胶州路、十六铺、江阴路等农贸市场也经常出现。
  观看蟋蟀捉对儿咬斗,本是民间一种乐趣。但是,时下有不少人买了蟋蟀,尤其是花一、二百元买的“上乘之品”,则大都是为了“斗分”(赌钱)的。9月16日,笔者在日晖新村就看到这样一幕:甲乙双方的第一次赌资为50元,蟋蟀拚斗的结果。甲方输了。其友怂恿说,我那条“黄鸡”(一种衣身很长的黄虫)借给你,于是甲声言增资赌100元。结果乙方遭败绩。令人惊异的是,这场有10余人“观战”的大赌,居然没有惊动仅隔10余米的居委会。据了解,有些人为了赌虫,甚至弄得家破人亡。
  还有不少人玩虫成癖,竟不惜荒废了学业,耽误了工作。更有甚者,一些人趁玩虫的“黄金季节”,旷工、逃学去干各种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匀当。
  上海县七宝镇附近农田里蟋蟀的品种上佳,今秋,吸引了更多的虫迷。9月8日,笔者来此,只见92路车七宝镇终点站旁无证出售蟋蟀的摊位不下200个,卖主中除了七宝镇附近的居民、农民外,还有不少市区和苏、浙来的人。他们有的乘公交车来,有的骑摩托车来,高价倒卖蟋蟀。有的干脆自己下田捉虫。一个矮胖子公开说自己请了一个月“病假”,每天晚上捉几十条虫,转手卖掉,赚了一大笔“外快钱”。
  如此厚利,也影响了当地一些农民,村民中捉蟀蟋牟利的人大大增加。有些人无心干农活,成天泡在田里捉虫,下田捉虫的人一多,大批菜田被毁。有的人用上好的虫送给市区蔬菜管理部门的人,以换取对方抬高他们送去的蔬菜等级。
  (摘自《文汇报》刘解权李颂联文)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刘解权
责任者
李颂联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上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