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户农民脱贫致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31937
颗粒名称: 十三户农民脱贫致富
分类号: F427.65
摘要: 1987年三水县金本乡池边村13户农民,在1983年底自愿组成联合体,终于闯出了一条共同致富的道路。
关键词: 联合体 致富道路

内容

三水县金本乡池边村李伍恩等13户农民,在1983年底自愿组成联合体,耕种52亩农田,经营一间塑料五金厂。三年多来,工厂越办越出色,农田也耕得很好,13户农民每年每人平均收入3000元,劳平4000元。收入最高的1985年年人均收入达4千多元,劳平达7千多元。这13户农民原属于困难户,联合起来之后,终于闯出了一条共同致富的道路。
  洲边村人多地少,1983年头,这里进行土地分户承包,原先生产队集体办的一间胶袋厂也包下去了。承包之后,村里一无资金二无技术的部分农户致富无门,成为村里的困难户。1983年11月,这13户农民经过商量之后自愿组成联合体,集资3.5万元办起了现在的联营塑料五金厂。农闲时,他们全力以赴经营工厂,联合体派出2人专门管理52亩农田和6亩鱼塘,另派1人专管两条耕牛,农忙季节则全体出动耕田。在分配形式上,他们采取记工分计酬,按劳动强度的大小制定出不同的工分等级。如看牛每个劳动日8.5分,做工完成定额则每个劳动日10分,超产部分按件计超产奖,多劳多得。劳动日值的高低,则根据年终工农业总收入而定。 1985年是联合体形势最好的一年,这年工农业总产值达72万元,每个劳动日值达到24元,真使这群一度致富无门的困难户,个个喜笑颜开。到去年底,已有12户农民建起了新楼房,扬眉吐气走上了致富之路。
  50多岁的陆阿婆,智力迟钝,全家5口人只有丈夫一个劳动力,原是村中有名的困难户,加入联合体后,联合体照顾她家,让她看牛,每月最少也有300元收入,丈夫则管理农田,全家现在每年总收入都在8000元以上。有一名女社员1983年从外地嫁到洲边村,也参加了联合体,在工厂当出纳,前年她一人收入就超过万元。她丈夫在广州工作,几次劝她迁去广州,至今她也不愿离开。还有3名女青年,出嫁到外村几年了,仍不愿将户口迁走。联合体相互扶持,共同走富裕道路。
  ·罗丽鸥 黄莉容 梁文启·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罗丽鸥
责任者
黄莉容
责任者
梁文启
责任者
李伍恩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