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涌现百多个家庭农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31432
颗粒名称: 我市涌现百多个家庭农场
并列题名: 他们的实践证明:耕田种蹈也能致富
分类号: F427.65
摘要: 1987年佛山市农村不少地方的粮食生产已开始向种田能手集中,进行适度规模经营。目前,全市已出现承包50亩耕地以上规模经营的水稻家庭农场110个。
关键词: 规模经营 水稻 家庭农场

内容

本报讯 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劳动力逐步向二、三产业转移,我市农村不少地方的粮食生产已开始向种田能手集中,进行适度规模经营。目前,全市已出现承包50亩耕地以上规模经营的水稻家庭农场110个。他们依靠科学技术和机械化,走上了耕田种稻致富的道路。
  近年我市涌现的水稻家庭农场,其共同的特点是敢于投入,善于经营,机械化程度强,土地产出率高。例如,中山市张家边区西桠村农民朱灿标,从1985年起,全家6口人承包土地103亩,主种水稻,兼种果、蔗、草菇等。他先后投资近2万元,购置了手扶拖拉机、小型联合收割机、机动喷雾器、水泵等农机具,耕地、排灌、植保、中耕、收割、运输等环节都实现机械化或半机械化。去年水稻总产11.33万斤,劳均纯收入4843元,成为远近闻名的粮食生产大户。现在,类似朱灿标这样的家庭农场已有24个。
  我市的家庭农场,不但积极实行科学种田和机械化生产,还采取企业式的管理。如南海县西樵镇岭西村农民麦伯康,从1984年起,全家五口人承包上百亩边远田,实行机械化耕作,以种水稻为主,兼养鱼、鸭等,综合经营,良性循环。他们采取企业管理方式管理农场,进行经济核算,家庭成员实行工资制,按劳取酬,经营效益不断提高。去年全家劳均产稻谷32106斤,劳均纯收入5千元,比当地一般农户高1倍多。
  家庭农场的兴起,促进了二、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南海县平洲镇平东村共有800多亩边远瘦瘠的“过江田”,以前大部分分户均田承包,既浪费大量劳力,耕作也比较粗放,收获不多。1984年以来,该村尊重民意,把这些“过江田”集中起来,由9户专业户承包办家庭农场。从而使大批劳力专心从事二、三产业。去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1314万元,人均纯收入1509元,分别比1982年增长1.5倍和1.1倍。9个家庭农场承包的670亩“过江田”都增产增收,共提供商品粮上百万斤,有4个家庭农场劳均纯收入达4千元以上。
  (梁海坤 骆毓林)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梁海坤
责任者
骆毓林
责任者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