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补农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31412
颗粒名称: 以工补农好
并列题名: 顺德县乐从镇调查报告
分类号: F327
摘要: 1987年7月中旬佛山一中经济实践活动小组调查乐从镇的实践证明“以工补农”的政策是切实可行的,“以工补农”好。
关键词: 农村 集体经济 政策

内容

编者按 为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配合政治课教学,七月中旬,市一中高二(5)班、高二(6)班同学在团市委的支持下,在一中政治科组的组织领导下,成立了“佛山一中经济实践活动小组”,到顺德乐从镇进行了为时半个月的农村调查。
  这次调查,同学们受益非浅。对农村集体经济和经济改革同学们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根据调查情况,同学们从不同角度写了小论文。这些小论文有观点,有事例,内容充实,有说服力。本专栏将陆续发表这些小论文,希望广大同学从中能得到启发。
  《以工补农好——顺德县乐从镇调查报告》是一中宋卫东同学的作品。本文以乐从镇生物防治研究站免费为农民放蜂一事为例,肯定了“以工补农”的政策在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地区是切实可行的,对促进农业的发展,大有裨益。
  我们来到顺德县乐从镇进行农村调查。在一片刚过人头高的甘蔗林中,看到几个人布成梅花形,正熟练地把小片粘满蜂卵的纸片绑在甘蔗叶上,原来他们正在为农民放蜂,利用赤眼蜂消灭螟虫。
  为了解这个问题,我们走访了乐从镇生物防治研究站。
  “生防站”成立于1958年,是全国第一家。其主要任务是保护甘蔗,用生物方法防止虫害。主要是利用蚕卵培育赤眼蜂,赤眼蜂在螟虫、蔗龟的卵中排卵,并寄生其中,这样就可以消灭害虫了。
  1978年前,由于资金不足,放蜂面积只有二万亩。近几年,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深入开展,投资额不断增加,所以放蜂面积也逐渐扩大,现在放蜂面积已达到一万三千五百亩。
  放蜂是使甘蔗增产的好办法,它有三大好处:一、节约农药。放蜂后每亩地可节约8—12元的化肥。二、增加产量,放蜂后每亩可增产甘蔗1000—1200斤。三、保护环境,防止蔗地板结,减少化肥对周围生态的影响。该站给农民放蜂不计报酬,费用是由乡镇政府补付,每亩3—5元。去年一年乐从镇就拿出19万元用于该项事务上。这种做法就是我们所说的“以工补农”。
  那么,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实行“以工补农”,其具体做法又是什么呢?下面就以乐从镇为例谈谈“以工补农”。
  乐从镇的乡镇工、商业比较发达,去年乡镇企业总产值是1.7亿元,是农业的3倍。因此,在该地区实行“以工补农”是有条件的。“以工补农”的方法有以下几方面。
  一、乡镇集体积累来自工商业利润,农民免交所得税。这样可以增强农户的生产力量,促进农业发展。由于工商业利润大,所以集体积累可稳步增加。
  二、为农民免费放蜂(前面已有介绍)。
  三、上泥。为鼓励农民多利用塘泥,减少施化肥,乡政府给农户每亩补20元。
  四、鱼防。各乡办起鱼防组,给鱼苗打针,提高鱼的成活率。
  五、奖励多种经营。凡种柑桔、橙等,每棵补0.50元,种菠萝每亩补50元。
  六、技术咨询。乡、镇办的农业服务部免费提供有关养鱼、种蔗的技术资料。
  经过几年的实践,该镇农业迅速发展。去年乐从镇农业收入达6200万元。农业的发展,又促进了乡镇工商业的发展。去年工农业总产值为2.3亿。
  乐从镇的实践证明“以工补农”的政策是切实可行的,“以工补农”好。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宋卫东
责任者
宋卫东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佛山一中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乐从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