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谈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30793
颗粒名称: 从“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谈起
分类号: G127.653
摘要: 1987年8月5日佛山报登载的对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谈论。
关键词: 鲁迅 散文 三味书屋

内容

·黄树芝·
  鲁迅先生在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曾经这样描绘他的少年读书生活:“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做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先生在回忆这个“只有一些野草”的普通园子,充满了眷恋之情;而对他所就读的“三味书屋”,即使学堂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老师是“渊博的宿儒”,也还是吸引不了少年鲁迅;相反,单调枯燥的学堂生活,死板、教条的封建八股文,却使他产生了厌恶之心。于是乎,上课,用荆川纸描画小说的绣像;下课,或是“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或是“捉了苍蝇喂蚂蚁……”
  我之所以不吝篇幅引述上面一段文字,并不是提倡我们的学生象少年鲁迅那样,上课不认真听书而去“描绣像”,下课不好好休息而去“爬花坛”,“捉苍蝇”。因为旧时代的封建教育无论在内容上或是形式上和我们社会主义的新型教育毕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只是为了强调一个人所共知的道理:热爱和向往大自然,是小孩子的天性;活泼好动,则是小孩子的个性;我们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不能漠视或无视他们的这种天性和个性,更不能有意无意地去压〓或抹杀这种天性和个性。具体而言,就是不要用各种各样的“桎梏”,把他们“囚禁”在课堂之上,而应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他们会从中学到不少于在小课堂上所学到的东西的。
  但遗憾的是,在我们的学校里,漠视青少年学生这些生理特点和个性的现象,不能说是少数的。无休止的加班加点,单调刻板的传授方式,无边无际的题海,……这样造成的直接恶果是:近视眼,上课厌倦病,因高考、中考落第,而悲观消极的也屡有所闻……凡此种种,不值得我们深思吗?所有这些,不正从反面说明了学校的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吗?
  诚然,学校,老师,自有他们的难处和苦衷。我们有不少的老师,工薪低微,待遇很差,身体多病,负担繁重;可是他们仍然任劳任怨地、超负荷地工作着,为祖国培养更多的建设人才。他们的动机无疑是十分高尚的。但我们是动机和效果的统一论者,光有善良的动机还不行,我们更看重的是后者。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让学生拥有自己的“百草园”,而不应该只是把他们关在“三味书屋”之中。让他们走向社会吧!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他们将会学到许多在小课堂中所学不到的东西,他们将会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识别能力。让他们走向大自然吧!大自然的母亲将会温柔地拥抱自己的孩子,祖国的壮丽山川,将会陶冶他们的性情,将会使他们体会到自己肩头上责任是多么重大!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黄树芝
责任者
鲁迅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