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籼2号」的栽培技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29870
颗粒名称: 「晚籼2号」的栽培技术
分类号: F327
摘要: 1987年7月6日,佛山报刊登了「晚籼2号」的栽培技术。
关键词: 品种 栽培技术 面积

内容

“晚籼2号”是华南农业大学农学系用“暹杂白”与“I R 24”杂交选育成的晚型优质新品种,是内销二级米,米粒幼长,无腹白,米饭软滑,有饭味,好食,饭量高。通过与香型米搭配可出口外销。我市1985 ~ 1986年多点试种,表现高产稳产,去年三水县种植300亩,平均亩产425公斤,最高亩产达539.1公斤,是一个优质、高产品种。建议丘陵中低产地区扩大种植面积。现将其栽培主要技术环节介绍如下:
  (一)适宜的播、插期。“晚籼2号”有一定的感温性,所以,适宜的播、插期是栽培“晚籼 2号”关键技术之一。两年实践证明,过早播种,秧龄老,会出现老仔或公孙穗,迟插田即使早播会迟抽穗,中熟种变迟熟种。一般应在6月下旬播种,秧龄30 ~ 35天,7月底8月初插秧,争取8月2日前插完,可在10月5~8日齐穗;(二)疏播培育分蘖壮秧。亩播种量15—20公斤,育成三叉秧。插植规格采用20×17或23×17厘米,每科三叉秧双株植,按杂交水稻栽培技术管理方法,采用低群体促分蘖栽培,力争大穗夺高产,因为本品种的分蘖穗与主穗具有相等重量的特点。(三)施足基肥,早施施足前期肥。宜施有机质肥、磷钾肥或复合肥,亩施纯氮10公斤、磷5公斤、钾7公斤,比例为1∶0.5∶0.7。促其早分蘖成穗和获得大穗。争取每亩有效穗数20万以上,每穗90粒以上夺高产;(四)排灌方面,中期要适度晒好田,后期保持田间湿润,并施用壮尾肥,使子粒充实饱满。本品种有后熟期较长的优点,宜在齐穗后35天以上才收获,产量较高;(五)防治病虫害方面。据两年来试验证明,该稻对稻瘟病、白叶枯和细菌条斑病具田间抗性。但遇水浸田后应注意防白叶枯病,中期施用井岗霉素防纹枯病,齐穗前后要注意防稻瘿蚊和稻飞虱。(农工)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农工
责任者

相关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三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