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樵酒楼访经纪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28986
颗粒名称: 西樵酒楼访经纪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7年6月8日,佛山报登载了“西樵酒楼访经纪”一文,文章介绍了南海县西樵镇擅于从事购销活动的经纪人。
关键词: 西樵镇 经纪人 购销

内容

在南海县西樵镇,有一批当地群众称为“要见他们,上酒家茶楼找”的人。他们就是一群走南闯北,擅于从事购销活动的经纪人。
  上月底的一天傍晚,西樵镇委李汝锦同志带着记者到西樵酒家采访这些经纪人。茶刚沏上,老李忽然对着一个中年男人喊了一声:“阿华!”被叫做“阿华”的这个人,黑黑瘦瘦,神情显得有些疲惫。他离开了正在同台浅酌低斟的茶友,径直朝我们走来。
  “最近生意如何啊?”老李问。
  阿华扫了我们一眼,说:“锦哥,你都知道啦,两个月前我跑了辽宁、太原、南京、武汉,花费了五千多元,生意没做成一笔。”
  老李笑着说:“阿华!你别瞒我。我知道你那次是去搭路数、摸行情的。老实说,这个月,你已收到了一百三十多万元货款,对不对?”
  阿华脸一红,急忙回答说:“锦哥!这几笔生意,是我后来再跑了一趟才做成的!这260万米布,跑了一趟又花费了我6000多元。”
  老李低声问:“这次每米布收多少佣金?”
  阿华回答的声音也很小,“五分钱啦。”
  我们听了,细算一下,大吃一惊!260万米布每米5分钱,岂不是有十多万元收入!
  老李向我们介绍说,这位阿华曾在村办的纺织厂做过供销员,1983年辞了职,当了专门推销布匹的经纪人。几年来,他自己掏钱,跑遍了全国除台湾以外的省市,还自费游了香港、澳门。由于见多识广,关系又熟,阿华成了各地布匹市场行情的“行家”。他与全国18个省市的中百站、纺织站、大商场、服装厂等大单位有直接的购销关系,与这里附近的20多家纺织企业也有直通电话联系。阿华凭着自己灵通的信息和关系,不少滞销的布匹经他的手一转,就能推销出去。他组织的“三联纺织品经销部”,已经形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纺织品流通网络。通过这个网络,他曾为100多家企业推销过布匹。去年七月,西樵利发丝织厂有3万7千多米的西服呢在郑州积压滞销一年多之后,被退货回厂,企业眼看要遭受很大的损失,便与阿华商量。阿华分析了布匹市场行情,直奔广西柳州去。结果,有近三万米的西服呢很快便倾销出去了,为这个企业挽回了二十万元的损失。阿华还曾为不少企业的新产品打开了市场。前年十月,佛山张搓棉织厂在全国首创第三代纺织品——仿麻摩力克。最初,并未被商业部门所接受,他们又找阿华帮忙。阿华带着样品出去跑了一趟,试产的3万多米摩力克一售而空,销售部门还追着要货。这下子,坚定了生产厂家的信心,进行大批量生产。现在,摩力克已成为国内最受欢迎的服装装饰面料之一。
  老李在为阿华斟了一杯茶后,对我们说:“西樵这个闻名全国的纺织市场,60%以上的布匹是靠这些经纪人搭桥引路销出去的,他们的功不可没呀!”阿华咂了口茶,微笑着说:“其实,干我们这行也不容易,社会上不少人总是对我们打上引号,认为我们大发横财,眼里只盯住我们的收入,却不知我们不仅要担风险,业务开销也大。我每年的旅差费、业务费开支约要7万多元呢!有时,千里迢迢跑出去,一分钱生意也做不成。一年中大半时间在外面跑,丢下老婆孩子……老实说,我们也是靠自己正正当当付出智力与劳动来挣钱的,为什么就不能理解我们呢?”
  事实,我们过去对这些经纪人是存在一些偏见的。最近,有关部门已为这些经纪人“正名”他们的辛勤工作,使商品流通更加活跃。
  唐社建 赵彪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唐社建
责任者
赵彪
责任者
李汝锦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西樵镇委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南海县西樵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