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与文学青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28884
颗粒名称: 北京大学与文学青年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7年6月3日,佛山报登载了关于北京大学与文学青年的文章。
关键词: 文学 青年 北京大学

内容

五四时期的北京大学,不仅有“兼容并包、各展所长”的风范校长蔡元培和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李四光、马寅初等一大批拔萃人物,更以中国新文化运动之发源地著称。于是各地文学青年纷沓而来,汲取新潮风气的吹拂,以期一展生活与理想的鸿翅。不少人伊始问津中国现代文坛。
  所谓文学青年,系指北大以外学子,大多甚至无高校学籍而赴北大文科学系上课听讲,他们也住在沙滩红楼周围的公寓里,或与该校师生子弟朝夕相处、耳濡目染……一九二四年间,二十岁的丁玲徘徊红楼跟前,仰望这国立最高学府能开启一道门缝;她一边与北大女学生等满饮友谊之酒,一边补习数理化待考。丁玲在北京写下第一篇文稿现已很少有人知晓。住在北大文学院旁公寓群之一汉园公寓的那拨青年学生,如丁玲、胡也频、朱湘、戴望舒、沈宝基、沈从文等,以后均成长为作家、诗人。
  一九一七年初,蔡先生任北京大学校长后,北大学门顿开,愿听课的文学青年和外校生都可到教室门口取一份讲义,入座听讲。因此聚居红楼附近求学者较正式生多出数倍,几十幢大小公寓间洋溢着新鲜活泼的文化学术空气。二十七岁的北大讲师郁达夫,与冯至、柯仲平、姚蓬子、沈从文等青年学生过从甚密。他们谈社会、骂军阀、夜深了就横卧在郁老师床上。北大与文学青年及现代文艺之关系,可谓蔚起滥觞而影响深矣。 (摘自《长江日报》)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蔡元培
相关人物
陈独秀
相关人物
李大钊
相关人物
鲁迅
相关人物
胡适
相关人物
钱玄同
相关人物
李四光
相关人物
马寅初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北京大学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