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的环境保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26377
颗粒名称: 我国古代的环境保护
分类号: G210
摘要: 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合理开发、利用、抚育和保护自然资源,从而,为我们中华民族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孳养生息的环境,这是中国文明得以延续五千年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古代 环境 保护

内容

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合理开发、利用、抚育和保护自然资源。
  古代,朝廷里都设有环境保护机构。据《周礼》记载,这些机构分别是山虞、泽虞、林衡、川衡。山虞、泽虞负责制定保护山杯、川泽自然资源的政令,而林衡、川衡则是它们的执行机构。到了唐代,虞衡的职能有所扩大,兼管京城街道绿化、皇家苑囿。
  为了有效地实行自然环境保护,许多朝代都订出有关规定和法令。早在夏朝,就明确规定:“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略,以成鱼鳖之长。”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见诸文字的环境保护规定。周朝对环境保护的规定更为具体,对砍伐、渔猎的品种、时间、数量等都作出了限制。更有意思的是,《礼记》中还提出不捕杀幼兽、不攫取鸟卵、不残害怀胎的兽类、昆虫蛰伏以后才能烧草肥田等,这都是有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的。
  我国古代的自然环境保护,与一些古代国家不一样,不是出于宗教观念,而是出于发展生产的思想指导。早在春秋时期,齐国管仲就明确指出,山泽林薮是“天财之所出”,只有保护好山林川泽中的自然资源,人民吃的、用的才不至缺乏。战国时的荀子有一段保护环境的名言:“污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更明确指出环境保护与发展生产的关系。他们的思想一直为历代所继承、发展,形成了我国古代环境保护的思想体系。
  恩格斯曾以巴比伦为例,指出不注意环境保护,人类社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与一些文明古国比,我国古代是比较重视环境保护的,从而,为我们中华民族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孳养生息的环境,这是中国文明得以延续五千年的原因之一。
  (史述)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史述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