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旺西樵纺织品市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23687
颗粒名称: 兴旺西樵纺织品市场
并列题名: ——佛山市专业市场采访记之二
分类号: F427.653
摘要: 1986年12月15日佛山报登载的关于西樵纺织品市场的见闻文章。
关键词: 纺织品 市场 布商

内容

每天有三、四百个布商在活动
  今年入秋之后,南海县西樵镇的纺织品批发市场忽然一热」了起来,大路边,横街窄巷,到处布满了卖布店。镇上现有个体、联合体及国营、集体开的布店统共一百五十多家,据估计,布店仍有继续增长的趋势。
  西樵镇的布店,经营的都是本地产品,主要是华达呢、仿绒两大类。记者在市场转了一圈,碰到的布商都是外省人。在江浦东路的一家布店里,记者见到三个四川人正在埋头检看大千米深蓝色的华达呢,店主开价每米六元五角,布商则要求降点价。经过一番唇舌,店主应允每米降价五分钱。据估计,象这样每天在布市场活动的布商足有三、四百人,成交额平均每天四十五万元。
  记者在区招待所访问了两个从湖南长沙来的布商,他们说,过去常到浙江做布生意,在那里得知西樵出产纺织品,这次来了,对比之下,觉得这里的布匹质量比浙江绍兴的好,他们愿意多来这里做生意。
  布市场是怎样形成的
  西樵镇素有纺织之乡之称,一八七二年,我国第一个民族资本家陈启源先生(西樵简村人)就引进了缫丝机,并在此建立了缫丝厂,从此开始了绵延几代的纺织业。到一九八六年,全镇有六千四百多台织布机,纺织业的收入占全镇工农业总收入的六成,全镇平均织布月产量七百五十万米。去年,西樵镇的纺织品销售曾一度处于低潮,为此,他们到一百多个大、中、小城市设点销售,起了一定的宣传作用。随着政策的进一步放开,过去的那种从省「中百」到「市百」再到「县百」的批发「秩序」被打破了,销售层次减少,全国各地的布商便大量涌来,加上西樵镇以进口原料生产的华达呢、仿绒价格便宜、耐穿好看,故在外省很是适销对路。开始,镇上的布店不多,有的外地布商欲购无门,一此=个体经纪人应运而生,他们用摩托车载客到企业看布样,谈生意(如今仍有五十多个「摩托车经纪人」),但是,这些渠道仍不能担负疏通产品的重任,于是,便有不少个体户要求领牌开店搞代销,一个兴旺的纺织品专业市场逐渐形成。
  把市场建在家门口,这当然是西樵人求之不得的,一业带动几业(饮食业、运输业等)其作用显而易见。农副产品市场大兴,西樵镇(官山)的菜比广州、佛山的还畅销。
  西樵镇的低档旅店床位被外地布商长期包下来的,有三百多个,如今,要在镇上租个低档(十多元以下)床位很不容易。
  西樵镇的运输业是繁忙的。布商购布之后,或租用当地汽车、机动三轮车、的士、手扶拖拉机,或用自己开来的汽车运布。、镇上每天就有七十多辆私人汽车投入运布行列。
  把市场建在家门口,还有许多好处:企业不用派太多的供销员出外奔波,节省了费用,生意不够好的外设销点也可以撤回来。其次是各地布商把各地市场信息送上门来了,能及时地促进企业改进工艺,增加花色品种,以适应变化了的市场。
  谈到今后的打算,西樵镇的同志告诉记者,他们将针对市场较分散的存在问题,集中在江浦东路沿路扩建新的布店铺面,并兴建一批低档旅店和饮食店。
  ·本报记者戴晓军·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戴晓军
责任者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南海县西樵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