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人献酒陶壶》的来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21905
颗粒名称: 《夷人献酒陶壶》的来历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6年10月20日,佛山报登载了《夷人献酒陶壶》的来历。
关键词: 《夷人献酒陶壶》 来历 陶瓷

内容

在石湾陶城大厦的古陶展馆上,展出了陶瓷收藏家高丰先生收藏的古陶,两个用外国侵略者的身躯构成的陶酒壶,人们对两件展品引起了极大的兴趣。
  我是一位业余雕塑爱好者,当然对这件珍品兴致倍增,我一边欣赏,一边请陶瓷展馆负责人何炽垣谈《夷人献酒陶壶》的来历。
  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侵略军所到之处,烧杀抢劫,奸淫掳掠,遭到广州及邻近乡民猛烈抵抗,佛山镇义勇民军,曾奋起攻占炮台杀死英兵数十。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攻占广州后,便在广州组织以巴夏礼为首侵略军,大肆抢掠番禺、南海、顺德等县,人民纷纷起来自卫,佛山镇人民更是积极掀起反英侵略运动和反浸略宣传
  当时石湾陶工以工艺与政治结合,别出心裁,烧制一批番鬼尿壶,番鬼枕头,把对侵略者仇恨的民族感情,化在自己的作品中。据说《夷人献酒陶壶》是清末民初著名陶塑艺人陈渭岩创作的。有一天陈渭岩因事去广州,行经沙基附近,目睹侵略者到处骚扰,为非作歹,回到石湾后,他运用独特技能,经过精心思考,最后采用了夸张手法,把侵略者雕塑成左足跪地、右膝屈曲、左手撑腰、右手抢一酒壶、头戴一顶毡帽的形象,全个陶壶施以绿釉,十分鲜明生动,此一作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而且充分反映了作者对侵略者的鄙视和仇恨。
  这件作品成批面世后,群众解气之至。事后,英人闻之曾向清廷交涉。清统治者采取屈辱投降及媚外政策,密令查毁。故《夷人献酒陶壶》传世稀少,实属罕见。怪不得众多文人墨客参观展馆后挥笔写上首首感人肺腑诗句,正是:提壶献酒两英夷,向我低头作跪姿。黩武犯夫应记取,中华儿女岂容欺。
  (徐汝灿)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徐汝灿
责任者
高丰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石湾陶城大厦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