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新农村绚丽的画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21494
颗粒名称: 一幅新农村绚丽的画卷
并列题名: 南庄区上无乡农民写出集体富裕的史诗
分类号: F427.65
摘要: 1982年起,上元乡的党支部、乡政府发挥集体的力量,积极办好乡办工业,带领农民群众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关键词: 工业 农民 共同富裕

内容

上元乡从一个鲜为人知的小乡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乡,仅仅经历了三年多时间。一九八二年以后,上元乡的集体经济每年递增百分之八十五,去年全乡工农业总收入达到了二千四百七十四万元。上元乡的集体经济以异乎寻常的速度飞跃发展,是因为这个乡的党支部、乡政府发挥集体的力量,积极办好乡办工业,带领农民群众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这个乡的三间乡办企业容纳了全乡九成五以上的劳动力,乡办工业的年收入达到二千四百万元,占全乡总收入的九成七。
  乡办工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为上元乡的集体经济开辟了财源,上元的农民兄弟自豪地称道乡办企业是集体经济的顶梁柱。到今年六月底,全乡农民存款达到六百五十万元,平均每户存款超过一万元。全乡六百二十六户农家,已有四百多户建了新楼房。
  上元乡并不是特殊的“黄金宝地”,如果把年历倒翻到一九八二年,上元人平分配只不过五百二十元,尽管这个数字在全省农村来说,已是相当可观的收入,但在南庄区的十八个乡中,却排在第十一位。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人平只有五分耕地的上元乡,劳力过剩的矛盾更加突出了,有近千名剩余劳动力游离在乡村。是“黄牛过河各顾各”,还是依靠集体的力量,开创致富的新门路?上元乡党支部书记霍海柱,乡长霍根华在一九八二年初春,召集了乡干部开会,分析天时地利,酝酿讨论加速发展乡村济经的大计。霍海柱、霍根华对大家说:“我们是乡亲们推选出来的带头人,食众之禄,就要分众之忧,带领乡亲创出一个文明富裕的新农村。十年动乱,乡村工业遭受破坏,农民兄弟对集体丧失信心。如今,党的政策对头,为发展乡村工业造就了好天时’,我们不抓紧时机发展乡办工业,对得起乡亲父老吗?”上元乡的干部深感自己肩上责任的重大。但是,使大家看到希望所在的是本乡独特的地利。上元乡与著名南国陶都石湾镇仅一河之隔,不少乡亲是陶业的老工人,一些半工农户仍有亲属在石湾镇从事陶业生产。上元乡的干部分析了建筑陶瓷有着广阔的市场,决定贷款和自筹资金投资兴建建筑陶瓷厂,生产建筑装饰需求量大的马赛克。
  为了加快建厂速度,霍根华把工厂基建所需的一百多万块红砖,数千吨砂石,分派到各家各户,限期完成运输任务,从乡干部到乡民无一例外。仅角十个月的时间,上元乡的农民就推平了一座荒山岗,建起了一万一千平方米的厂房,把全乡一千名多余劳动力全部安排进厂工作。办厂需要操作技术骨干,霍根华动员退休回乡的陶业老工人出山,过河向在国营陶瓷厂工作的兄弟乡亲求助,借用他们的技术专长。
  一九八三年一月四日,上元建筑陶瓷厂点火投产了,当年就生产了四十六万平方米马赛克,总收入三百七十六万元。一九八四年,这间厂挖掘生产潜力,马赛克产量达到一百一十一万平方米,总收入近九百万元。这一年,上元建筑陶瓷厂还清了办厂的八十万元贷款。仅两年时间,该厂的年收入就占全乡总收入的六成多,成为南海县农村颇有名气的乡办企业。到了一九八四年,乡办的三间企业——电木厂、园林陶瓷厂和建筑陶瓷厂,总收入达到一千二百六十多万元,占全乡总收入的九成六,成了上元乡集体经济的三大支柱。
  一九八四年夏天,一些地方把一些濒临死火的乡村集体企业承包给个人经营。上元乡的乡办企业也面临是坚持集体经营还是个人承包的抉择。当时,上元乡的干部是搞承包的话,兴许今天都成为“十万富翁”、“百万富翁”了。就拿乡长霍根华来说吧。管理企业,他有精明的头脑。借用厂外的技术力量,他也有本事。他对劝说他搞承包、合股办企业的人说:我要是搞承包,肯定要用麻袋装钱。但是,厂里几百万元的家档,是依靠集体力量积聚起来的,我决不能做肥了自己,亏待乡亲的事。个人富没意思,集体富才算真本事。霍根华向干部群众明确宣布,乡办集体企业不搞个人承包,坚持集体经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霍根华和乡里的干部精心筹划陶瓷厂的扩建工作仅用七个月时间,就新建了一万五千多平方米的厂房,增添了一批生产设备和窑炉,马赛克的生产能力提高了一倍多,年产量达到二百六十万平方米,成为全国马赛克产量最大的乡级企业一九八五年,这间厂生产了一百六十八万平方米的马赛克,全部销售一空,总收入一千六百九十多万元,比上一年增长近一倍。年终分配时,原来担心分马赛克的人,却分得了五千多元的现金。由于集中了人力、财力办工业,上元乡的三间乡办企业齐头并进,去年总收入达到二千四百万元,比上一年增长近一倍。
  霍根华和他的助手们深深懂得,产品市场的竞争,说到底是质量的竞争,产品质量对于企业生存、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上元乡的农民企业家们一开始就把企业的发展目标,瞄准创优质产品,打向国外市场,严格的企业管理,造就了上元建筑陶瓷厂干部的管理素质,提高了工人的技术素质,也创出了自己的优质产品今年五月八日,在三水县西南镇举行的全省马赛克质量评比会上,上元建筑陶瓷厂作为乡办企业的唯一代表参加评比,上元厂的产品以仇十五点九分的成绩,仅次于石湾的一家国营企业,质量名列全省第二名。早在一九八四年下半年,这间厂生产的马赛克就以其色泽均匀,单块尺度准确,吸水性能好而引起了外贸部门的重视,组织该厂的产品进入香港市场,到今年上半年,外贸部门和专业公司已经组织该厂的二十六万平方米马赛克出口,出口总值达到二百七十一万元。
  近三年间,上元乡的三间乡办企业不仅为国家提供了近三百万元的税金,也为乡政府提供了八百多万元的集体积累。昔日的穷乡上元,富裕起来了,富裕以后,他们在想什么,干什么呢?
  他们首先想到的是教育后一代,培养一批有科学知识的新型农民。前段时间,有些中小学生,看到乡办工业收入高,自动退学回乡务工,乡政府知道这个情况,立即作出决定,没有初中毕业程度的学生,不准进乡办企业工作,自动退学进厂工作的要扣罚父母亲属的分配为了鼓励学生学好文化知识,乡政府从乡办工业的积累中拿出一部分资金办教育,全乡二百多名学龄前儿童,全部免费入园,并有伙食补助;所有学龄儿童免费入学。考上了中学和大学的学生,乡政府每年都发给助学金,初中生四百元,高中生五百元,大学生六百元。在上元乡任教的教师,乡政府每年都给予优厚的补贴,鼓励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富裕的上元农民想到的第二个问题是兴建乡村文明设施,建设文明、整洁的新农村。近两年,上元乡投资了十二万元,办起了电话小总机,在全乡安装了一百二十多门电话,平均每五户家庭就有一部电话,全乡一万一千多平方米的大街小巷,全部铺设了水泥路面。一座日产九百吨的自来水厂,使家家户户都用上了洁净的自来水乡里还专门组织了十八人的环境卫生保洁队,一天早晚两次清扫,家家门前都设有垃圾箱,整个乡村给人一词种文明、整洁的感觉。
  回乡探亲的香港同胞看到家乡年年变样,都感概地说:“人家都说香港是‘天堂’,而我们在香港做工的人日子还不如乡里的弟兄过得富足舒畅,‘天堂’还是在故乡啊!”
  上元乡向人们展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绚丽画卷,人们在这幅画卷前驻足留连的时候,总是啧啧称赞乡办工业为这幅画卷描土了浓重的彩笔。
  邝国富 杨其燮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邝国富
责任者
杨其燮
责任者
霍根华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上元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