撩开「白面书生」的面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20195
颗粒名称: 撩开「白面书生」的面纱
并列题名: 此人名字叫朱江,入屋盗窃二十六次,赃款物价值二万多元。他还善于……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6年6月17日石湾环市区朝东乡的群众抓获一名流氓犯罪的可疑对象。
关键词: 流氓 犯罪 群众

内容

六月十七日下午,石湾环市区朝东乡的群众抓获一名流氓犯罪的可疑对象。这个人白净面,书生模样,腋下夹着一本淫秽书刊,在事主宅外鬼鬼祟祟地窥看。被带到派出所后,从身上搜出了人民币、港币等钱物。经查,此人名叫朱江,男,23岁。原是佛山市某某学校的学生,他交待是想看看别人屋内是否有女人在冲凉或换衣服。有关部门初步意见把他送去劳教。
  八月初,石湾公安分局刑警队的同志在研究入屋盗窃案时,发现环市、张槎、澜石等区的群众所提供的线索中,均反映有一个白净书生模样的青年人,夹着一本书在现场附近出现过。这个「白面书生」象幽灵一样在三个区出现,他是不是朱江呢?
  基于这种分析,刑警队的同志重新认真检查了从朱江身上搜出来的每一件物品,从中发现了一枚五港元的硬币上面染有红色的颜料,另外还有两张十元的港币的折法十分奇特。于是,联想起朱江被抓的同一天上午,张搓区东播乡发生了一宗港币被盗的重大案件,便立即驱车前往,再次访问事主。据事主反映,被盗的港币中,有一枚五元的硬币用红色纸包着,是用来送「利市」的,已放置很长时间了;有两张十元的港币是小女儿的,因钱包太小,所以便把港币折叠成八折,呈方块状。这些特点,与朱江的一枚硬币和两张港币的特征很相似。于是,送市公安局进行技术鉴定,认定硬币上的红色颜料与事主家里红纸的颜料是同一物质。朱江,这个入屋大盗的狐狸尾巴终于露出来了。
  八月五日,在掌握了大量的材料和证据的基础上,刑警队的同志对朱江进行了突击审讯。他交待了在张槎等区八次入屋盗窃的犯罪事实。但是,刑警队的同志并没有满足于案犯的交待八月六日,刑警队派员到广州朱江家中搜查,并对其母亲进行耐心的政策教育。通过教育,朱母写了一封鼓励儿子要坦白交待的信,并交出一包由朱江的同学送回的赃物,计有人民币、港币、兑换券、活期和定期存折,金银首饰、犀牛角等,价值共二万多元。在铁证面前,朱江不得不交待了他的全部犯罪事实:自去年以来,朱犯就开始了入屋盗窃的肮脏活动,但考虑到作案会有失手的时候,平时便想了很多准备逃脱的办法。他认为,流氓罪轻,盗窃罪大,即使被当场抓获了,最多被人打一顿。于是,他就采取报道开头描述的那种手法,在石湾、南海、汾江等地一共入屋盗窃二十六次,价值达二万多元。本报通讯员 伍洪达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伍洪达
责任者
朱江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市公安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环市
相关地名
张槎
相关地名
澜石
相关地名
南海
相关地名
汾江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