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路工的理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18805
颗粒名称: 养路工的理想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6年7月9日佛山报登载的表扬养路工陈炎权的文章。
关键词: 南海县 养路工 陈炎权

内容

陈炎权,在一九八三年十月被安排到南海工区里水道班当班长,当时他才二十五岁。他接管的那段路,基础差,通过的载重车多,路面许多地方出现了凹陷、涌包、龟裂、偏侧等现象。养路工作十分艰巨,而当时道班的生活条件很差,工作远离村镇,住的是简易工棚。七个人的里水道班,竟然有四个人提出要走。陈炎权决心从自己做起,做出个榜样来。他说:“怕吃苦就不是真正的养路工,一心养好路就是道班工人的最大理想。”
  当时,公路两旁用来排除路面积水的水沟、涵洞长满了杂草,有的淤塞了,有的不合规格。陈炎权带着其他六个人,用锄头、铁锹、十字镐,硬是一锄一锄地开挖了一米宽,八公里长的排水沟。他们还用煮药的药煲装上煮融了的沥青。蹲在公路上一点一点地细心填平龟裂。
  两年前,陈炎权调到里水道班,他一如既往勤恳工作。陈炎权的家乡,是生活较富裕的顺德县沙滘区,他的父母亲养鱼、养猪、种蔗,去年纯收入超过一万元。陈炎权的弟弟也在家乡办了间小五金厂,生意好的时候每月也能收入二三千元,跟家里人比起来,陈炎权的收入就少得多了,家里人都劝他回去。大家说:在家里千什么都比你现在收入高。但是,陈炎权却说:“我在公路部门干了快十年了,公路要人养护啊!我离不开它。”今年三月,他干脆让他妻子从家乡搬到道班来住,为道班种菜、养鸡、做饭,道班工作紧,人手不够时,她也拿起工具一起干。赵彪、蔡锦泉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赵彪
责任者
蔡锦泉
责任者
陈炎权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南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