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艺术散发时代气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17851
颗粒名称: 让传统艺术散发时代气息
并列题名: ——记石湾美陶厂青年创作员刘桂乐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6年6月6日佛山报登载的石湾美陶厂青年创作员刘桂乐不懈的探索精神。
关键词: 传统 创作 艺术

内容

周文
  今年元月的一天,香港地区风和日丽,气爽天高。香港博雅艺术公司举办的石湾美陶厂作品展览会正在尖沙咀举行。参观的人很多,人们都在兴致勃勃地欣赏着饮誉于世的石湾陶塑工艺品,只见几个陶艺爱好者及收藏家不约而同地在一件名叫《乘犀得道》的作品前驻足,他们都被那豪放的风格吸引住了,不禁连声称赞“精品”、“精品”,其中还有人愿以数千元的高价将其购下。该作品是描写一个经过多年深山修行的尊者,一朝得道,乘犀而出。此时他乘坐在犀牛的背上,微微侧着身子,在皱眉沉思,一向生性凶猛的犀牛也驯服地载着他款款而行。整个构图衣纹流畅,神态逼真,令人回味。几个爱好者都认定这是陶艺大师刘传的真品,一问方知不是刘传所作,而是一个名叫刘桂乐创作的。刘桂乐何许人也,怎不见经传?莫非他就是刘传的儿子……
  他们也算是猜对了,他确是刘传的儿子,今年二十九岁,在石湾美陶厂任工艺创作员。可能是遗传基因所致吧,他从小就对陶瓷公仔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很爱看父亲捏公仔,自己有时也拿起泥巴胡乱地捏几下。从十六岁开始,他便正式开始进行辛勤的创作。十多年来创作了各种题材的作品数百件。近年来进步尤快,作品被送往省、市美展及香港等地展览,其中有部分作品获奖。《赤精子》、《钟馗醉酒》、《捻珠罗汉》还被选入香港前年出版的《石湾古今陶艺》画册中。他的作品已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受到行家的好评和收藏家的青睐。虽然目前他还未有职称,但是正如一个著名作家在采访他后所说的那样:“从其作品看来,他也该算是个美术家吧。”
  刘桂乐很注重研究石湾陶塑的传统特点,从他大量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是采用了较浓的传统表现形式,学习了其父的创作手法。如《捻珠罗汉》,整个构图保存了石湾艺术古朴的传统,继承了刘传讲究衣服折摺的结构,从衣褶中准确显露出人物的内格的手法。还有象《赤精子》、《博浪击秦皇》等作品,也象他父亲那样绝妙地塑造了人物豪放夸张,气态迫人的样子。
  然而传统的艺术也只有不断注入新的流量,才会源远流长。刘桂乐已经意识到随着时代的发展,石湾陶塑要不断创新才有生命力。因此他在求得接好传家宝之外,还注意学习现代雕塑中的人体解剖学,吸收现代雕塑的造型艺术,力争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他在创作《智深上路》这一作品时,没有采用传统的老一套的形体表现手法和作多筋骨的刻划。而是参考现代雕塑的人物结构比例和根据《水浒》原作中所描写的鲁智深是一个“肥和尚”的现象,把他刻划得既肥大又壮健,使作品古拙传神而又有强烈的形态感。在创作另一作品《钟馗赶路》时,他也不落窠臼,一反过去钟馗那种凶神恶煞的形象,而表现出钟馗在手撑雨伞时躲躲闪闪,瑟缩不前的神态,给人一种幽默感。他这种大胆的尝试,得到了行家的肯定。
  在他锲而不舍的奋斗下,他的创作技法渐趋成熟,近年来创作的作品风貌迥异,被人们赞誉为陶艺的后起之秀,但他却谦虚地说:“这只是小小的尝试,或许不成功。但神秘的艺术奇峰在吸引着我不断地去探索。”以他那种创作的气质和不懈的探索精神,将会取得更大的成就,这是无疑的。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周文
责任者
刘桂乐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石湾美陶厂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石湾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