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风问扇话华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17229
颗粒名称: 寻风问扇话华英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6年5月16日,佛山报刊登一篇走访生产鹰牌吊扇的华英风扇厂。
关键词: 鹰牌吊扇 走访 华英风扇厂

内容

寻风问扇话华英
  本报记者 杨良果
  珠江河畔的木棉树已经渐次褪红吐绿,天气由凉转热,原先被“冬藏”着的风扇,现在又陆陆续续“出笼”了。
  这是风扇信息格外引人注目的时节,我们特意走访了生产鹰牌吊扇的华英风扇厂。
  这个厂设在有名的广东顺德陈村镇,离广州很近,去澳门也不很远,水陆交通都非常方便。它原是一间小型机械厂,好些年来又走着老路子,生产并无多大起色,所以一直寂寂无闻。一九七九年之后,开放、改革的新形势,搞活经济的新政策,使它生机勃发,名扬海内外。《羊城晚报》港澳、海外版撰文说它是“雏鹰”展翅高飞;《海外市场报》介绍它的新牌吊扇畅销国内外;《中国家用电器信息报》也赞它的吊扇备受广大消费者所信赖……。
  人们都很清楚,生产吊扇的厂光是广东省内就有一百多家,别说全国了。那么多“英雄好汉”挤到一个“山头”上,竞争的热闹劲不说自明。华英风扇厂年轻没有经验,论技术、设备也不如人家,靠什么去“争”呢?用他们的话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你有你的打法,我有我的打法。”经过一番调查研究,他们确定了自己的生产方针:既搞“洋”的,也搞“土”的;人家向外,他内外结合;人家向南,他南北兼宜;人家向近,他远近不拘;总之一句话,面向广大消费者。但又不是没有侧重。他们的大量产品主要适销于北方圩镇和农村。这是因为鹰牌吊扇风力猛,扩散面大,且价钱便宜质量好。该厂负责人颇有见识地对我们说,“北方大多数农村,不象我们广东,尤其是靠近广州的地区,厅里有吊扇,房内有台扇,床上还有什么鸿运扇,以北方现在的经济能力,一家子只要买台大吊扇,也就蛮高兴了。”所以,华英厂的吊扇不愁没有销路;去年生产六七十万台,今年计划生产八十万台,恐怕还不够供应。
  一间工厂,不论生产什么商品,都有一个向消费者负责的问题。不是“过海神仙”,自己赚了钱就算数。华英风扇厂的领导们、工人们都深谙此理,并且有一套措施贯彻在产前、产中和销后。且拿他们的管理制度来说吧,就很严格。不管你是谁,上班迟到早退要罚,浪费原材料要罚,质量不合规格要罚……。比方出了一台废品,不但没有人工钱,还要赔上材料费。他们把质量指标要求、材料消耗定额和劳动分配结合在一起,即各项指标达到100%,才是个人应得的分配收入。他们这样做,大大地增强了职工们对厂、对消费者、对自己本身利益的责任感。因而生产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结果1985年全员劳动生产值比上一年增加88%,人平创利润比1984年增加133.4%,人平分配也相应增加,达到了“皆大欢喜”的目的。为了保证每台吊扇的质量过得硬,他们尽管生产很忙,也挤出时间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聘请外地的专家、教授、工程技术人员来厂上课辅导,努力提高工人的生产技术水平。同时还不定期地组织有关人员向省内外的先进兄弟厂参观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至于说到他们的销后服务,华英风扇厂更是做到了“家”。他们曾经因为经验不足,向某厂订购了一批电容器,后来发现因它的质量不好而使风扇停转,消费者纷纷来信提意见。该厂领导不惜亏本之苦,硬着头皮给所有的顾客换上了新的电容器。此外,他们还专门抽调有关人员分赴五个省、三十多个县,不辞劳累,逐一询问过1000多个用户对该厂产品质量的意见,并在一些主要销售省设立维修点,彻底实行产品“三包”。那怕是发现自己的产品中有一个零件不行,也给用户换上。我们亲自问过厂的业务部门,他们说,“每月我们都要花费许多精力给消费者写感谢信,感谢顾客对我们厂的信赖”。对此,华英风扇厂的负责人更是说得入木三分:“在我们这个社会主义社会里,做生意不讲信用,寸步难行,说了产品‘三包’就要包到底嘛!”
  话华英,话就说到这里。最后再补一句:诚心为顾客服务的厂,生产永葆青春!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机构

华英风扇厂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广东顺德陈村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