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中期栽培管理技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17103
颗粒名称: 杂交水稻中期栽培管理技术
分类号: F327
摘要: 1986年5月12日佛山报登载的杂交水稻中期的栽培管理技术。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技术 栽培

内容

早造杂交水稻生育中期是指有效分蘖终止期至减数分裂期这段时间,即从插后约20天至顶叶(剑叶)出齐为止。中期的主攻目标是控制分蘖峰的苗数,以求达到壮秆争大穗的目的。插后20—30天,要求叶色转色(褪赤)顺调,即由浅乌转为绿青。稻株茎秆矮壮,叶片厚直。亩最高苗数控制在28万左右。插后30—40天,叶色由绿青褪至淡青。
  主要技术措施:
  1、限肥制水。够苗后(即亩总苗数达到18万左右)迅速排水露田,以控制分蘖苗数的增加速度,避免群体过大。露晒田一般是多露轻晒,以晒至田边土壤微裂、入田脚不粘泥、禾苗能顺调转色褪淡(转赤)、叶片生长厚直为适度。底肥较足的泥肉田和低洼田或禾苗生长过度旺盛、叶色过浓的田宜提早轻晒,并增施钾肥,以壮秆控色过中期。早造的中期一般是处在雨量较集中的前、后汛期,对晒田不利。为了争取主动,要求5月初要晒好田。此后田面过干时灌跑马水。
  通过露、晒田,既能改善稻田的生态条件,提高稻株抗性和光能利用率,又能调整禾苗体内碳、氮代谢,为中期补施肥料、发挥杂交稻穗大粒多的优势创造条件。
  2、巧施中期肥。中期是水稻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重要时期。从幼穗分化始期至孕穗期,是稻株生长量迅速增大、吸收养分最多时期。中期如过早断肥,转色过度,对幼穗发育和分蘖成穗非常不利;但肥料过多,叶色过浓不转色,则会出现一路青,造成好禾不好谷。若在褪赤的基础上适当补肥,对壮秆、扶蘖成穗,减少颖花退化、增加结实粒、发挥杂交稻大穗优势均有良好作用。
  中期补肥的原则是禾苗早褪色早补,迟退色迟补,不褪色不补。总之,施中期肥一定要慎重,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在底肥厚、残肥多的泥肉田,禾苗虽然在露晒田后叶色转赤,但灌回浅水后很多田块会迅速回色,这些田不要再施中期肥;若回水3天后仍不回色的则可适量补肥。在沙质田或半沙泥田,禾苗前期早生快发,中期褪色后可以施中期肥;若插后25—30天禾苗叶色已褪赤,下部出现黄叶,叶尖干枯,说明前期施肥不足,应及时补施。
  在适宜补肥条件下,可于幼穗发育第一、二期亩施土杂肥800—1000斤,并加入尿素、钾肥各5斤,或于幼穗发育第四、五期亩施尿素5斤及适量钾肥,没有化学钾肥的可用草木灰100斤代替。幼穗发育第一、二期施肥能促进幼穗发育,增加颖花数,第四、五期施肥则可减少颖花退化,保粒数。
  为更准确地施用中期肥,在推广“氮调法”的地方,可按测定结果所提的施肥量进行。
  3、病虫防治:主要是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和叶瘟。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勉民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