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三、五”与“二、四、六”》想到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16936
颗粒名称: 从《“一、三、五”与“二、四、六”》想到的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6年5月5日佛山报登载的《中国教育报》上一篇题为《“一、三、五”与“二、四、六”》文章。
关键词: 中国教育报 四化建设 事业

内容

曾光
  三月二十二日《中国教育报》上有篇《“一、三、五”与“二、四、六”》文章,因为标题新鲜引人,使我一口气读完了它。原是:当前某地有些高中毕业生不愿报考大学,他们怕考上大学后丢失一张大城市的户口证;怕迟参加工作,明摆会失去三千元收入和五年工龄。老师为帮助同学提高思想,却作了这样分析:“怕丢‘一、三、五’的同学如果不考大学,就会丢失了‘二、四、六’。”意即考上大学后,以后的工资会高于一般工人两级,将来会分配到三房一厅(意指共四间房子),因此,六年工龄也换不到一张大学文凭。上一番话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及方法上是否对头,这里暂且不论它。而这种思想的出现,颇值得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应届毕业同学的深思。时代对当前青年学生提出什什要求?当代青年的理想到底是什么?应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心和重视,更需要应届大、中学校毕业同学作出正确回答。我想,由“一、三、五”问题引出的“二、四、六”的答卷,显然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而让同学们看看和对比那些不恋城市爱边疆的青年同学们的崇高理想和行动,可能会得到启示。一位生在城市、长在城市、工作在城市的空军雷达学院的应届毕业学员叫李峰华的就这样说:“我唯一要求是希望组织能批准我到边防前线去工作。安逸的工作环境,固然能为革命做出贡献,但艰苦的环境,更能锻炼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情操。让自己的青春年华流逝在祖国的南疆,这是我最大的幸福和愿望。”其实,象李峰华这样有崇高理想的青年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他们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们在学生时代就已立志为国富强,为人民幸福而奋斗。如果只考虑“实惠”和打自己的“小算盘”,就不可能为人民作出贡献。旗升得愈高,愈能迎风飘扬,人站得愈高,愈能举目远望。让我们的学习生活明丽充实,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胸怀一颗为国富强,民族振兴,改善人民生活的赤心,不断攀登知识高峰,掌握更多的为人民服务本领,一切听从党安排,把火红的青春献给四化建设事业。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曾光
责任者
李峰华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中国教育报
相关机构
空军雷达学院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南疆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