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改革 以「新」应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16852
颗粒名称: 适应改革 以「新」应新
并列题名: 团三水县委把团组织建立在经济实体中
分类号: F427.65
摘要: 1985年6月,三水县委共青团把农村团组织的工作重点转移到区、乡、村、户、工矿企业中,扭转了工作的被动局面。
关键词: 农村 改革 局面

内容

本报讯 共青团三水县委从去年六月开始,为适应近年来农村经济改革的新形势,把农村团组织的工作重点转移到区、乡、村、户、工矿企业中,使全县农村团组织的设置,突破了过去以行政区域设置的旧框框,扭转了工作的被动局面。
  近年来,三水县区、镇、乡、村、体、户几个经济层次和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农村青年大量涌进企业或离开土地从事工、商、运输、建筑、服务行业。在经济发展较快的白坭、芦苞、河口等区更为突出。如芦苞区和白坭区,仅一九八五年被招入区、乡、村工厂的人数,就分别占了该两区农村青年总数的百分之五十六和百分之六十六。此外,还有不少青年流入县城或到外地当临工、散工、合同工。这些农村青年都是户籍与工作关系没有联系的,导致出现了区不管、乡不管、厂不管的“三不管”现象。农村团组织产生活动难安排,开会难集中,团员难发展,团费难收齐的“四难”现象。
  怎样解决这些新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情况,团县委先后召开了芦苞、白坭、城区三个工作现场会议,及时提出了以“新”应新,以“活”应变,以“稳定”带流动的工作方针。决定把农村团组织设置建在区、乡、村、户办的厂矿企业中。通过一方面查找档案,自报核实,对团员进行重新登记,成立新的支部或总支;推荐、物色有威信,工作能力强的团员担任干部;另一方面,迅速制定出团的工作计划,围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而开展“创优质高产”、“争当厂长(经理)好帮手”等活动,取得了各区、厂党组织和领导的赞同和支持。在对团员进行思想、道德、文化教育的同时,以建立文化室,举行体育竞赛、联欢会、野餐等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满足青年求知、求实、求乐的要求,使团组织得到巩固和发展。到一九八五年底,全县在区、镇、乡、村、体、户的经济层次中新建了五十六个团(总)支部,发展了二千一百七十七名新团员。
  (本报记者唐社建 梁海坤)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唐社建
责任者
梁海坤
责任者

相关机构

三水县委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三水县
相关地名
芦苞区
相关地名
白坭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