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以工补农」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15927
颗粒名称: 搞好「以工补农」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分类号: F427.653
摘要: 1986年,石湾区农村提出“发展农业,支援工业,办好工业,补贴农业”的口号,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关键词: 石湾区 农业 生产 经济

内容

中共石湾区委书记 欧达辉
  作为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提高对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的再认识,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石湾区农村是半粮食半经济作物区,又是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如何处理好农、工、商的稳、富、活的关系,走以工补农、以工促农的路子,我们是深有体会的。
  石湾区农村地处市近郊。地少人多,地理条件优越,有利发展工副业。六十年代后期,公社、大队、生产队的工副业已初具规模,由于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不可能一下解决,因此,在集体经营下曾出现过以工挤农的现象。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又因“文革”期间极左思潮的影响,当时的地区革委会派工作组到澜石公社石头大队搞批判“重工轻农”、“重钱轻粮”的试点,并规定农村只能安排15%的劳动力去搞工副业。结果因噎废食,到一九七〇年,生产队办的工业全部砍光,仅张槎一个公社210个生产队就砍掉大小工厂200多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放手发展工副业。区、乡、村工业发展起来后,如何防止以工挤农呢?我们提出了“发展农业,支援工业,办好工业,补贴农业”的口号。在进行“以工补农”的工作中,我们除了要求大队直接办好农机、水电、排灌等以及对落实农业生产关键措施进行奖励之外,主要是解决好大队工业收入的分配问题。当时定了一个大队工业纯收入的“五、三、二”分配方案。这个方案规定大队工业的可分配部分,其中的50%按务工农民的工分下拨回队分配,30%按各生产队的粮、菜、鱼、猪的增长情况下拨,20%按各生产队完成国家的粮、鱼、猪任务和计划生育的指标下拨。这种分配形式,刺激了生产队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使各种农业生产得到稳步发展,国家的各项任务得到完成。原来张槎公社从来没完成过国家塘鱼任务,在“五、三、二”分配方案的刺激下年年超额完成了。
  “以工补农”,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内涵。由于改革了统派购制度,除粮食改为合同定购外,其余的农产品都实行购销放开政策,因此,当前的“补农”,主要就是补助粮食生产。对补助粮食生产,在石湾区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从五个方面“补农”:(一)从工业收入中拿出资金来办好一家一户不能办到或办不好的事,如机耕、排灌、农田基本建设等;(二)补贴种子、种苗、肥料的价款,降低农业成本,使农民获得更多的收入;(三)补贴公粮、水利、排灌、电费等,减轻农业的负担;(四)补贴农技和管理人员的报酬,减轻农民的负担;(五)为一部分专业户提供一部分垫息贷款,帮助解决资金困难。通过上述多种形式的补贴,使务农农民的收入接近务工农民的收入,从而保护了农民搞好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另一种是集体经营、专业承包的“补农”。主要是采用内部补贴、调整粮价的办法来刺激农民的积极性。如塘头乡,有禾田110亩,由本乡五个农民合伙承包。集体负责公粮、水利、排灌等费用,并无偿提供机耕、牛力、集体以每担稻谷22元的价格收购,平均每担谷补贴10元。这种“补农”办法,有四个方面好处:(一)保证务农有较高的收入。如塘头乡,在一般年景下承包者的收入每人每年四千至五千元。超过务工农民的收入。受雇的临时农业工人,每人每月收入也不低于150元;(二)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生产。如塘头乡,除了拖拉机之外,还有四台小型联合收割机。他们还与省水稻研究所挂钩,为他们提供了四台插秧机和农业新技术;(三)有利于促进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发展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生产;(四)有利于务工农民安心搞好工业,从而促进工农业的发展。此外,还有沙岗乡式的补农办法,即以厂带田,将耕地分配到工厂,一个厂既管工业又管农业,工农业统一核算,统一分配。
  上述两种以工补农类型中,一家一户分包的基础上进行补农的占绝大多数,对集体经营、专业承包、高价收购农产品的补农在目前还是少数。但是,后一种类型符合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的方向,值得进一步探讨。
  近几年来,石湾区农村在改革中坚持了“以工补农”的做法。一九八四年结合土地延包工作的落实,全区拿出380万元的垫息贷款贷给200多户种养专业户,使全区800多户专业户得到巩固和发展。一九八五年各区乡的补农款不完全统计有一千一百多万元,去冬今春,乡、村两级用于农田基本建设的资金十三万元,为了鼓励农民发展多种经营,大多数乡村都为承包任务田的农户补贴上调粮的差价,全区去年的蔬菜由过去的5000亩增加到7000多亩,此外,做好社会化服务工作,促进猪、鸡等禽畜的发展。实践说明,搞好“以工促农”是坚持以农业为基础、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的有效措施。去年,全区工农业总产值达三亿三千六百万元,其中工业产值二亿九千万元,农业产值四千六百万元,分别比一九七八年增长四倍、六倍和一点二倍。水稻生产在大量种植优质谷的情况下,亩产仍达一千四百七十八斤,保持一九七八年的高产水平。蔬菜比上年增长16.3%,塘鱼增长7.9%。人平纯收入达一千零九十五元,比一九七八年增加了3.14倍。全区工农业生产出现了持续、稳步、协调发展的局面。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欧达辉
责任者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石湾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