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强的大坝卫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15620
颗粒名称: 坚强的大坝卫士
并列题名: ——记扰秀科技工作者、共产党员李大标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6年3月17日,佛山报刊登了被人们称为“大坝卫士”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市水电局干部、北江大堤加固工程三水县分指挥部技术负责人李大标的故事。
关键词: 李大标 方案 水闸 工程

内容

正气篇
  今年初在市召开的科技工作表彰会上,一位眉清目秀、举止文雅的青年知识分子,随着受奖队伍的行列,走上主席台。他就是被人们称为“大坝卫士”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市水电局干部、北江大堤加固工程三水县分指挥部技术负责人李大标。近几年来,他在北江大堤加固工程工地上忘我地工作,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他身上,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个共产党员的品质。
  去年九月三日清晨,正在三水县委学习的李大标接到急电:刘寨水闸零晨突然下塌了三米多,堤围中有八十米出现大量裂缝……。险情就是命令,李大标与有关同志一起立即驱车奔赴现场。在那里,人们看到的是一个怵目惊心的险象:水闸继续下塌,江水不断冲击堤围,如不及时抢修,堤围一旦被毁,江水将严重威胁广州和附近县市安全。
  抢险紧急会议上,人们正紧张地商讨着抢险方案。有人主张按常规抢险,先在河中筑一条石坝,然后在石坝前填土截断江水。然而,这个方案很快被大多数人否定了。根据天气预报,近期内有台风和暴雨,江水将会暴涨,按这种常规方法抢险,不但几千方石无法解决,时间也不允许啊!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主持会议的领导急得眼中冒烟。难道没有更好的方案吗?“有!为争取时间,可采取‘先堵档,后处理补救’的方法。先用泥、沙在河中筑一条低标准的截水堤断流,防止闸基继续受损,然后再加高截水堤,建筑排水设施。”李大标提出的新方案博得在场同志的称赞,但一些人也替他担心。在抢险迫在眉睫的情况下,谁的方案被采纳,谁就要负起技术责任啊。有些人劝大标别冒这个风险,免致引火烧身,但他婉言谢绝了。为使国家避免不应有的损失,他宁愿豁出个人的一切。
  抢险方案被采纳了。他一连几个昼夜坚守在水闸上,和指挥部的同志一起调动七十多台车运泥、填土,与人们一起站在水中打桩、筑堤,连续两天没合过眼。截水堤终于合拢了,大标的嗓子也嘶哑了,身子疲倦得象散了架。他多想马上躺倒睡一觉呵,但他想到必须要在大雨到来之前把堤围巩固。于是,他忘掉了疲倦,精神抖擞地走上了堤围。
  九月二十四日,水闸再次出现险情。滂沱大雨使北江水迅速暴涨,超过九米高度。他又一次担起了抢险重任,和指挥部的同志一起带领防洪大军,奋战了两昼夜把堤围加高至十米。堵住了洪峰的冲击。
  抢险后,李大标被任命为水闸复修工程副指挥。他亲自起草工程复修方案,物色技术过硬的施工单位,忙得不亦乐乎。工地的住宿条件十分简陋,他和战友们住在临时搭起的草棚里。然而,他从没怨言。反而在这艰苦的工作条件中,炼就一副铮铮铁骨。在繁忙的工作中,他仍没有忘记进行科技攻关,利用休息时间自学微机计算技术,把微机应用在水利工程上,并编写了两本程序计算专著。大大提高了坝堤和土坡工程设计稳定分析的计算效率,受到省主管部门的好评。
  在防洪抢险第一线忘我地工作的李大标,也曾有过苦恼的时候。在这段时间里,他的父亲和妹妹先后被病魔和车祸夺去了生命。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在家乡渴望着儿子归来,揉抚她那颗痛苦的心;他的妻子在家中,独自承担起全部家务;身体孱弱的小儿子不知多少次在梦中呼唤着爸爸。为了党的事业,他把苦恼深深地埋藏起来。春节前夕,局领导把他接回来与家人团聚。但他为了早日修复好水闸工程,确保防洪安全,只在家里住了一晚,就返回工地。临行时,他深情地对妻子说:“我走后,家里全靠你照料了。春节期间,你再忙也要抽空回乡下替我安慰妈妈……”妻子凝视着丈夫默默地点了点头。在这个时候他们都知道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怎样做……。当人们沉浸在欢乐的日子里的时候,李大标已紧张地战斗在防洪工地上。他为了使这欢乐永不中断,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大坝。
  本报记者 梁海坤
  本报通讯员 林师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梁海坤
责任者
林师
责任者
李大标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