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文学连载陈布雷和他的女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14964
颗粒名称: 传记文学连载陈布雷和他的女儿
分类号: G127.653
摘要: 1986年2月19日佛山报连载了《陈布雷和他的女儿》一文。
关键词: 佛山报 陈布雷 女儿

内容

高建国 洪伟成
  (接上期)虽然被国民党残杀的九千新四军卧尸寒山,血迹未干,虽然周副主席的老友、铁军军长叶挺被俘后至今下落不明,但是共产党人却是真正讲人道、懂人性的。周副主席当即同意帮助陈布雷寻找女儿。他说:“我马上去查一查,如果在我们那里,我总能问到的。”
  十几天后周副主席答复,他已向八路军、新四军、延安分别发了电报。可惜,回电都说陈琏没有去。沉吟了片刻,周副主席又分析到“如果不在那些地方,一种可能是隐蔽起来了,一种可能已被特务绑架。大家再设法好好找一找吧。”
  这时间外界知道陈琏去向的只有一个人,但是为着挚友的生命安全,她不能再把这消息向第二个人透露。她就是陈琏中学蝉联大学的老朋友王民嘉。
  陈琏失踪后不久,王民嘉接到了一封辗转送达的秘密信。原来去个旧的小分队又被迫分散,此刻,陈琏正独自隐蔽在一个小县城里,已经囊空如洗,无以为生计了。她来向好友请求接济。王民嘉流着眼泪,把她的生活费倾其所有,交给了来人。这之后,她又曾接到陈琏给她的回信,短笺上只写着两句话,“钱收到,为了祖国的自由,我没有别的话说。”
  (十一)
  一九四二年初,陈琏重返重庆。姐姐陈琇代表全家到车站把她接了回家。为女儿失踪郁烦不安了整整一年的陈布雷大喜过望,连声催促夫人通知厨房添加几个可口的甬色菜点,欢迎怜儿自远方归来。
  精细的陈布雷当然明白,这是共产党人做的好事。他几次冲动着想去周公馆面致谢意,但是,一条无形的鸿沟却迫得他只能把一番感激深藏心底。
  陈布雷鼓不起勇气去见周公,除了由于身份所碍,还有着另一层原因。他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周公对他表示的期望。
  侄儿翁泽永曾一字一句地向他转达过周恩来的话:“请你传语给布雷先生,对他的道德文章,我们共产党人钦佩;但希望他的笔下不要只为一个人服务,而要为四万万人民服务。”听了这席话,陈布雷心头非常震动。但他沉默又沉默,最后只是轻声慨叹道:“对恩来先生,我也衷心敬佩,可惜共产党里象恩来先生这样的人太少了。”
  诚然,共产党里能与周恩来齐驱的确实少有,但是,共产党里具有恩来精神的却何止千百!由于抗战工作需要,郭沫若和沈雁冰一样,没有恢复中共党籍,但又有谁能说他们不是共产党人?而郭沫若又是陈布雷深为敬佩的一个人。
  四一年底,郭沫若五十寿辰。一向懒于应酬的陈布雷曾赠诗写信表示祝贺:“先生之高洁,先生之热烈与精诚,弟时时赞叹仰佩。”他还曾就此发过一通议论:“只有道德相同的人才愿与之交友,孔宋辈(指孔祥熙、宋子文)即到我家,我也是不见的。”后一句话不管能不能做到,他确实这样说过。
  但是敬佩与鄙视远不能代替一切。对一个主义的认识基于对整个社会的认识,需要鉴别概括、升华,最后才能确立,然而这却是一个深陷于黑幕,远离民众的旧知识分子难以完成的过程。极度矛盾的心情象一条毒蛇紧紧缠绕着陈布雷,直到他黯然谢世,始终不可摆脱。
  历史是奇妙的,它似乎故意要在一个人身边安排他的对立面。
  陈琏回到家里却怎么也不能满意父亲的思想,怎么也不能甘心闺房读书的生活。为了对政局的不同看法,她和父亲好几次争得面红耳赤。她回重庆,仅仅是出于党性,服从党的决定而已,她那颗年轻的心仍然热烈地向往着战斗。
  这一年,抗日战争正处于最困难时期。日、德、意签订了军事同盟条约。日寇调集了八十万兵力向我国内地疯狂进攻。国民党右派却甘当亡国奴,一方面竞相投日,“降官如毛,降将如潮”;一方面派遣大军封锁解放区,企图消灭八路军、新四军。
  (未完待续)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高建国
责任者
洪伟成
责任者
叶挺
相关人物
陈布雷
相关人物
陈琏
相关人物
王民嘉
相关人物